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新基金业 > 正文
 

银行系基金诞生 基金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08:09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日前,《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诞生,我国基金市场即将再添“生力军”,同时,基金行业也不可避免面临一次大洗牌。

  “有商业银行做大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的登台亮相,这将进一步加剧基金业内部竞争,基金业由此经历一个‘优胜劣汰’过程,而且,未来基金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一位老牌基金公司的高层这样对记者说。

  他认为,目前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已经很激烈了,如果商业银行的进入,那么,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会迫使一些业绩不好的基金公司提前倒闭。而基金业最主要的竞争条件之一“人”的因素也会加速流动,对于优秀管理人才的争夺,一直是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如何能够留住人才也是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迫切面对的问题。

  确实如这位基金公司负责人担心的一样,随着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获批,业内将会涌现一批新的基金公司,而这批基金公司在成立之初,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也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而且,目前不止商业银行对基金经理需求旺盛,保险机构也虎视眈眈,随着保险资金的入市,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非常需要有专业理财经验的人士,基金经理就成为了他们的重点选择对象,为此,关于保险公司招聘基金经理或基金研究人员的广告随处可见。该负责人指出,基金公司将面临一场新的人才大战。

  事实上,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基金经理和基金研究员岗位一直是基金行业内最为重要的专业性岗位。当前基金市场中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总数超过150支,由于基金行业属于新兴的金融行业,兼备优秀专业知识和丰富投资操作经验的基金经理严重供小于求,这造成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对优秀基金经理的激烈争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岗位年固定收入总额超过20万,年现金收入总额超过35万,最高突破50万元。而能保证持续业绩的基金经理则相应成为众多基金公司的争抢对象,今年初,就有一著名基金经理被一合资基金公司以年薪近千万的天价挖走。

  因此,为了能够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各家基金公司都绞尽脑汁。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戴京焦向记者介绍了嘉实对于留住基金人才的一套办法。首先,在薪酬方面,每半年时间就会委托咨询公司做一次同行业的薪酬水平调查,始终与同行业的薪酬保持一致,另外,会定期做一个长期职业生涯的规划表,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自身价值的增值以及让他们看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潜力。“薪酬、自身价值的体现、企业文化是留住员工的三大法宝”。戴京焦总结说。

  “薪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公司是否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各方面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一位有切身经历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同时,他也认为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

  “虽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宝,但仍然避免不了被人挖角,今天还是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明天却成了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说。他认为,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一个公司必须要有一套完成的治理架构,这样才能在人才流动时依然能够保持公司的整体实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银行系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