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新基金业 > 正文
 

基金发行再度深寒 可能出现首只无法成立基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9: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鸿雁 北京报道

  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冲动,在股市冰点时刻来临之际,反倒得到了最有效的遏制。

  股市寒流将所有投资者带入了5年来最“寒冷”的冬天。最直接的受害者除了股民外,就是目前正在这个“要命期”发行的新基金。

  出现不能成立的基金?

  “除了货币市场基金比较好一点外,好几只新基金在很多省的发行都出现了只有十几万的销售额,还有更惨的,一个省的发行量为零。基金发行已经完全进入了冰点以下。”某正在发行的基金公司营销人员抱怨说。

  仅仅是一年之隔,去年一季度基金发行创记录的火爆场面,到今天已经是冰火两重天。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期证券市场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意愿。

  “有很多客户对目前股市的看法极其悲观,认为1000点是市场底部的人都算是乐观一点的,甚至还有人认为会跌到800点。”上述营销人员说。

  绝望的情绪蔓延了整个市场,有机构客户直接说:“买你的基金可以,资金一两千万都不是问题。但你的基金能成立得了吗?不然,我好不容易向领导争取到买基金的钱,结果连基金都成立不了,我怎么向领导交待?”

  “不排除出现中国基金史上第一只无法成立的基金的可能。”另一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说。

  她说的“无法成立的基金”是指,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基金份额上市交易,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基金的募集符合本法规定;基金合同期限为五年以上;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二亿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一千人;基金份额上市交易规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两条,募集金额不低于2亿元,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

  这两条对于目前正在发行的部分基金来讲,则是最难过的“关口”。在这关口,延续发行期,是必然选择。

  “虽然说基金发行不能达到2亿规模就不能成立,但对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来讲,新基金发行失败除了丢面子外,更重要的是———好不容易才获得基金发行批文,即使正常的销售无法达到指定规模,这些基金公司仍然会不遗余力地想办法凑够2亿元的基准。毕竟能留住一只基金的名额是最重要的,后续销售才能有基础可以进行。”上述市场部人士说。

  基金业应该冷静

  恐慌伴随着所有的投资者和基金营销人员。在中国证券市场面临历史上最严峻考验的同时,基金业也面临着最大的挑战。

  也许是应该冷静的时候了!“去年基金发行高峰期,大家都在拼比规模。七八十亿很正常,一百亿才算是高手。但这种暴发性的发行,最终造成的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某业内资深人士说。

  他认为,2004年的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使得整个基金业的投资业绩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去年发行高峰期购买基金的投资者,很多是第一次购买基金。多半是冲着2003年的高收益而来,在收益和风险上的准备不足。刚一购买基金,就不得不接受亏损的现实。很多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信心被严重打击,很有可能从此不再涉足基金。

  而这种大规模的发行还造成的负面影响则表现为,规模越大,信心受到打击的面越大。基金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投资群体,在此次大规模发行后被严重破坏。

  前期基金业高速扩张的恶果在此刻总爆发了。“在1600点的时候,有基金向投资者说‘这是市场底部,具有投资潜力’。投资者也相信了。因为毕竟市场曾经到过2000点。然后到1400点,又有基金来说‘这是真正的底部’,投资者还是相信,因为有1600点在前。以此类推,到1200点的时候,投资者还能相信是底部的人已经微乎其微了。因为,此刻的市场,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底部是1000点,还是800点。”上述基金营销人员说。

  他认为,银行档期的确是影响基金发行时机选择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但真正的问题不是营销渠道和时机上的问题。

  “虽然目前大市不好,但一月份的银行档期应该是很不错的档期。因为每年年初都是资金面最好的时期,机构的资金丰厚。而银行推销基金的热情也很高。原因很简单,总行对下属分行的考核都是年度考核指标,年初资金面好,正好推销基金。现在卖得越多,下半年的任务会轻松很多。”他说。

  贪规模者戒

  每次海水退潮的时刻,才是真正暴露问题的时刻。“现在回过头来看‘基金黑幕’,才认识到其实基金黑幕是一件好事。没有当初的黑幕被揭,可能这些错误行为会愈演愈烈,甚至最终毁掉中国的基金业。”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说。

  他认为,目前基金在发行方面的困境,实际上反而使得监管部门和从业者有机会去冷静看待一些问题。

  “去年大家对出现5个亿盘子的基金惊叹万分,而现在能到这个水平已经是万幸。从基金规模大小的角度讲,大家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到底基金规模大小重要,还是本身的投资管理能力重要的问题’。”他说。

  在收取管理费为基金公司生存之本的前提下,很多基金公司管理者以基金发行规模大小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倾全公司上下之力而为之,结果可能就废弃了对原有基金的投资管理。“这是对原有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严重伤害,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他说。

  而对目前基金业流行的高成本营销方式的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讲,发行一只基金,基本的营销费用是900万-1000万左右。如果基金规模只有2亿,基金管理公司每年能拿到的管理费才300万。收回发行费用就得3年或更长,而且是一分不花的情况下。”上述基金营销人员说。

  对此,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说:“在此刻来算这笔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在发行上高成本压力大过管理规模大小的需求时,基金管理公司就有可能放弃申报新基金,而将注意力更好地放在对现有基金的投资管理上。从这个角度讲,发行的萧条对现有的基金持有人倒反而是一件好事了。”

  “在过去,基金公司在任何时刻都在想如何申报下一只基金的问题,而到基金真正发不出去时,就是监管部门求着基金公司来申报,都可能没有基金来申报了。”他说。

  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冲动,在股市冰点时刻来临之际,反倒得到了最有效的遏制。

  毕竟春暖花开的一天正在接近,因为严冬已经到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