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拒绝基金专户理财 保险公司单干愿望强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8:4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谢飞 深圳报道 近日,保险资金拒绝通过基金专户(也称特定资产管理)管理入市的消息再次刺激了基金公司敏感的神经。 接近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人士透露,基金专户问题的发生,实际上是证监会和保监会目
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基金专户理财,又变得悬念重重。 保险资金拒绝基金专户 近日,有消息称,“通过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专户管理方式进入股市的方案,因种种原因可能搁浅,保险资金正在研究选择其他进入路径”。 据悉,保险资金拒绝基金专户主要是对“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内控制度等仍存疑虑”。认为“在目前的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下,不能排除基金公司不公平对待所管理的不同基金以及发生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王群航比较2004年各基金公司基金的统计数据发现,很多基金公司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存在严重差异,银华、华夏等4家基金公司的开放式基金绩效全部好于封闭式基金。如华夏4只开放式基金除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为负之外,其余三只全为正,但其他5只封闭式基金增长率全部为负。 这种现象被业界认为是基金公司存在利益输送的最大证据。王群航就认为:“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存在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利益输送的问题。” 某家基金公司老总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封闭式基金的包袱确实比较重。”封闭式基金被边缘化的现象比较明显,这因此成为基金公司被指利益输送的最大“罪证”。 由于很多保险公司是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长期的折价损失,让它们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但基金对保险公司以此来“攻击”基金专户忿忿不平。 “封闭式基金的问题被拿到基金专户理财上说事是保险公司另有所图,”某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说,“保险公司反对基金专户,它们通过封闭式基金的这种问题说基金公司的内控不完善的,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有可能损害其他持有人的利益,这样讲是不合逻辑的。” “保险公司借此反对基金专户的理由完全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基金公司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首先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他说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因为退一步说,即使有利益输送,保险公司也会是受益方,道理很明显,大机构比散户更有谈判能力。” 他认为,保险公司以此理由拒绝通过基金专户理财入市,是保险公司另有所图。 接近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人士透露,基金专户问题的发生,实际上是证监会和保监会目前在有关问题上的分歧的表现。 保险单干冲动 券商利益纠葛 “保险公司是想自己干。”基金公司的人士说。 在去年10月24日,为激活当时的疲软的证券市场,保监会联合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自己的投资部门直接入市。 保险公司自己入市的愿望非常强烈。深圳平安保险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保险公司有了自己的投资渠道,为什么还要依靠基金公司?” 1月12日新华社消息称,中国保监会正式核准了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业。这是自2004年6月1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以来获准开业的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据悉,华泰资产将对华泰保险的保险资金进行集中、专业化运用,并为保险资金今后投资股市等提供“通道”。 保险公司自己入市的通道已经打开。 因此,基金公司人士分析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基金公司的专户根本就没有热情。在2004年10月底,中国人寿(行情 论坛)曾经对各基金公司做过关于投资模式的详细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基金公司投资的各个环节,当时有基金公司就质疑,保险公司此番调查的真实目的。 并且,基金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还表示:“目前对基金专户还有一个阻力是来自券商。”由于基金公司的专户对券商的委托理财业务构成直接竞争,券商对基金把手伸到自己长期以来的地盘相当紧张。 在企业年金的专户市场中,券商与基金的竞争就非常明显。 目前,“企业年金”的字眼开始暴露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里面。而为企业年金操刀的机构,皆是在社保基金入市中颇受冷落的证券公司。 据有关统计,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和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最近几年都通过券商频频在上市公司流通股东中出现。企业年金,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些券商的资产管理部努力争取的蛋糕,成为地方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的受托管理人是很多券商近几年的战略重点。 据悉,海通、申银万国(行情 论坛)、国泰君安、华夏、光大、湘财、银河、东方等12家券商已经在为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理财,湘财、国信等券商在为深圳企业年金中心理财。有消息称其总资金规模已超过50亿元,其中一些券商企业年金理财规模已达到8亿元。 券商一直将委托理财视为自家的自留地,而基金的专户制度会对券商形成强大的冲击。因此,券商也并不希望看到基金的专户理财制度出台。 证监会谨慎专户理财 “从2001年我进入基金业,大家就在讨论基金公司专户理财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结果。”深圳一老十家基金公司机构部的人士说。 很多年来,基金公司对于专户理财一直翘首以盼。 由于目前政策限制,基金公司只能做公募产品,目前惟一的定向产品是社保基金,但社保基金的通过基金公司投资是国务院特批的,基金公司无法开展任何其他资金的专户管理。 由于公募基金是面向公众的产品,并不能一对一服务,产品类型也并不完全符合一些大型机构的特定要求。如果特定资产管理能够出台,对基金公司来说,等于开辟了另一块战场,取得了一个非常可观的利润增长点。 2004年10月,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基金专户理财的征求意见稿,初步确定的基金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有三种形式:特定基金资产管理、信托型单独账户资产管理和委托代理型单独账户资产管理。 该意见稿对三种形式做了详细的界定,并且对专户的数额做了说明:特定基金资产管理的单个特定客户的资产数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特定客户数量不得超过200户;单独账户资产管理(包括信托型和委托代理型)的单个特定客户资产数额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一家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回忆,当时对于出来的这个征求意见稿,基金公司相当兴奋,认为基金专户理财终于有眉目了,但没料专户政策的出台会如此的难。 “保险公司不愿意通过基金专户入市只是一方面,证监会也没办法,钱是人家的。”上述人士说,“现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由于现在券商的委托理财问题太大,监管层担心放开基金公司的专户,会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他认为监管层的担心虽然不无道理,但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心把所有渠道都封闭。据悉,在国外,一般都是先有初级的非集合形式,再有公募,“我们现在是有了高级阶段的公募,初级的东西却不能做,这本身是一个很奇怪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