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券商银行三方角力 争食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 02:03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刘兴祥 《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广泛流传,这是证券监管部门酝酿推出货币市场基金的一个大动作,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基金、券商与银行三方展开了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新一轮争夺。
硝烟渐起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基金、券商与银行三方展开了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新一轮争夺。 日前,《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广泛流传。据悉,这份在8月26日制作完成的文件被下发给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基金托管部,向相关机构征求意见。有消息人士称,这是证券监管部门酝酿推出货币市场基金的一个大动作。 据此前的公开消息,招商、华安等基金管理公司已表示,将在时机成熟时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事实上,更多基金管理公司设计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已经上报给证券监管部门。有基金管理公司人士表示,“这份规定的正式推出将为基金业的产品创新带来重大契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到底何时能够推出,各方心里还不敢肯定。 在证券业内,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理直气壮地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外,券商其实早就瞄上了这个香馍馍。有业界人士认为,即将推出的券商资产管理规定中有关集合受托理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只不过巧妙地避开了一些敏感的字眼。” 有专家认为,以招商银行与招商证券联手推出的“招商受托理财计划”为例,实际上已打通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通道,其投资品种更多地着眼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品种,从而与货币市场基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问世初期,就是通过这种巧妙的产品设计,成功地绕过了相关规定的限制。 有迹象表明,券商极有可能会率先获得正式推出货币市场基金的机会,从而在各类机构中抢占先机。“相关规定很可能在国庆前后推出,券商可以大展拳脚,并先发制人。” 相比之下,商业银行介入货币市场基金业务之争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8月23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在昆明公开表示,只要相关法规完成修改,由商业银行推出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将不存在障碍。 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上旬在公开场合表示,有些国家的货币市场基金是商业银行自己的产品,在我国以商业银行主导融资媒介的状况下,如果不想办法发挥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主动性,问题的解决就会比较慢,还会使风险逐步积累。据悉,不少商业银行闻之大喜。 而在9月中旬,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穆怀朋更是言之凿凿地表示,央行今后将重点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 有业界专家认为,从央行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态度来看,态度之坚决、级别之高均令人吃惊。 据悉,央行高层的频频表态与一些机构的大力推动有关。在此之前,一些先知先觉的商业银行将货币市场基金的方案上报给央行,以试探央行的底线。因此,央行高层的公开讲话令这些商业银行一下子感觉到腰杆“硬”了许多。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货币市场基金已成为基金、券商与银行三方志在必得的香馍馍,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如意算盘 无论是基金、券商,还是银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力推货币市场基金都有深刻的背景与原因。 今年初,招商基金首次亮出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底牌。这标志着,基金管理公司开始正式进军货币市场基金的领域。 有基金经理直截了当地指出,“基金公司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主要从完善产品线、做大基金业的角度考虑。毕竟,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投资者对其需求相当强烈,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我们发展货币市场基金。” 从当前实际来看,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近两年的股市疲软令投资者伤透了心,普通投资者对资产安全性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资产增值性,所以,需要大力发展低风险基金品种。从发展前景看,保本基金、债券基金等都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 与股票市场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度低了许多。在投资范围上,《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下列金融工具:现金;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或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小于397天的短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等。 南方宝元债券基金、华夏债券基金及南方避险增值基金等都在发行中大获成功,一时之间成为基金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因此,引入货币市场基金的意义不可低估:一方面,这可以改变目前基金投资单一的状况,在丰富业务品种的同时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多元经营,分散风险,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货币市场基金不仅为基金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它为开放式基金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工具。 至于券商,利用集合受托理财方式来介入风险度较低的投资品种,是其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大趋势。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初,多家券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集合受托理财的业务模式,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资产管理业务再也行不通了,特别是一对一地向大客户保底的做法基本上已成为过去时。 对此,有券商资产管理人士称,“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生存是券商的首要目标,风险较大的传统资产管理模式显然已不适合券商的处境。相比之下,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不但能够抵御风险,还能为券商带来稳定收益。”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证券监管机构在7月份征求意见的《关于证券公司产品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产品投资范围作了一些明确限制:集合受托理财主要投资于国债和中央级或大型企业的债券等,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不得超过20%。 据悉,尽管该通知很可能会以其它形式出现,但这无疑反映了监管部门的相关监管思路,那就是,由于集合受托理财是为众多中小投资者服务,风险控制应是第一位的。 受此影响,不少券商正在开发中的集合受托理财产品均在货币市场工具方面大做文章。南方一家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透露,现有金融市场结构中存在收益率断层,给券商运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随着国内开放式基金的迅速发展,激励机制不足的缺点日益显露,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其基金业务所获得的代销费及托管费已经没有太大兴趣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封闭式基金以吸引股民投资为主有较大差别的是,开放式基金更多地是面向储户,从而造成了相当庞大的银行客户资源损失,这较银行所获得的代销费和托管费影响更大。”因此,不少银行认为,花了庞大精力和资源,为何还要为人做嫁衣呢? 另一方面,从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角度来看,介入基金管理业务无疑是重要途径之一。 业界人士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思路有了很大变化,发展中间业务受到了格外重视。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资金运营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从而提升竞争力。 在未来几年内,国内基金业发展目标直指1万亿元大关。业内人士粗略算了一笔账,即使是以当前1.5%的管理费率计算,管理费总额就达到了150亿元,这一数字足以令商业银行心动。更何况,以商业银行庞大客户资源为基础,其所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将很可能会发展更快,在市场中的发言权更大。 有商业银行人士认为,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而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中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因此,商业银行推出自己的货币市场基金理所当然。所以,多家商业银行正全力以赴地争取在货币市场基金上抢得头啖汤。 时机日趋成熟 从招商基金管理的货币市场子基金暂时未能获批来看,市场各方仍然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出存在一些疑问,尤其是涉及到混业经营、市场基础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问题。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市场逐渐发展,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应该没有太大障碍。 客观地看,无论是由商业银行推出货币市场基金还是由基金公司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应该都会涉及到混业经营的问题。据悉,这也是货币市场基金迟迟难以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从我国金融业的大体思路来看,在分业防范风险的前提之下,有限度的混业经营局面事实上逐步在扩大。例如,保险资金通过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投资股票和债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保险和信托业的中间代理业务等等都是得到认可的业务。 事实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将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出创造良好条件。例如,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就在商业银行分业经营规定条款增加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一款。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戴根有才信心十足地让各家商业银行将货币市场基金方案上报到央行,并择机推出。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在的货币市场品种较缺乏,这意味着,当前运作货币基金并不完全具备条件。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如果做货币市场基金,实际上面临着品种不多、空间不大的尴尬。” 对此,有不少专业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宏观金融环境与当时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崛起时很有相似之处:我国的利率管制与70年代美国的情形相似,同样是中小投资者无法进入货币市场投资。并且,同样存在一定的利差———我国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低于国库券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回购利率等,加之国债市场、资金拆借市场都达到了一定规模,票据市场亦开始发展,这一切都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市场发展基础。 事实上,我国货币市场在今年在两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推出的“中国票据网”,为商业票据转让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从今年运行的情况看,票据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品种较为丰富,成交异常活跃。另一方面,从今年4月22日以来,央行改变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思路,一年以内的央行票据成了其手中的“常规武器”,到9月中旬累计发行量突破5000亿元。随着短期内央行票据大量持续的发行和市场成员对央行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强,央行票据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其反映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关系和利率水平预期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货币市场将有一个快速发展的空间。 无论是商业票据,还是央行票据,一个重要功能是大大丰富了当前货币市场工具,一举扭转了货币市场上长期存在的短期国债数量不足的劣势。因此,有业内专家指出,以目前庞大的货币市场总量和较为多样化的货币市场工具,足以为货币市场基金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实现共赢 窦彬 有关货币市场基金之争,市场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在于,谁将抢得先机?无论是基金、券商,还是银行,均不愿意将这个香馍馍拱手让与他人。 目前,证监会在推动基金与券商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方面暂时领先,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均有相当的管理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之中。可以想象,这实际上意味着,由券商与基金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已近在咫尺。以当前投资者的偏好程度来看,其发展前景不容置疑。因此,基金与券商很可能会在今年末、明年初获得一次重大发展契机。 相比之下,银行则暂时处于下风。事实上,央行也急于让商业银行尽快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但是,目前对于央行来说,这个问题还难以摆上最重要的议事日程。9月21日开始,央行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如何抚平这个大动作所带来的额外创伤已成为央行相关部门最迫切的课题。所以,在短时间内,央行很可能还无暇制定有关货币市场基金的规定,这就给商业银行推出这项业务带来了制度性障碍。 如果从市场发展前景与做大市场蛋糕的角度看,抢占先机事实上并非特别重要。跳出部门的利益之争,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这样才能实现共赢。尽管券商与基金很可能暂时领先,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货币市场上,银行的发言权更大,其在货币市场上的影响力几乎是垄断性的,券商与基金相对而言明显处于弱势。因此,三方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实践表明,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优势相当明显,其对储蓄的分流效应和突破存款利率限制的作用会相当明显。在当前,如果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没有相应规划,从而导致储蓄分流过快,那么,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就会存在一定风险。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的基础会动摇,而这却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