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持仓 > 正文
 

指标股成金融创新的受益者 基金四季度大力增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09:44 中国证券报

  财富证券 胡琦

  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贵州茅台(资讯 行情 论坛)、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G民生等一批基金重仓持有的指标股走势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从政策面上看,ETF扩容、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等,预示着金融创新的市场基础正在加速形成,金融创新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而指标股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指标股的市场地位也正在这场变革中
得到加强。

  指标股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我们选取上证50和深圳100指数包含的150只指标股为研究对象,发现2006年以来,指标股的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短期指标股中的资源类、回购类股票成为市场短期热点(涨幅最大的云南铜业(资讯 行情 论坛)累计涨幅接近50%,超过大盘36个百分点),而中小板中的指标股则明显弱于大盘(以巨轮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部分指标股不涨反跌,其中巨轮股份跌幅超过大盘28个百分点)。指标股的分化走势,一方面打破了前期市场讨论中的基金无作为的说法;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指数的设置逐渐从追求大盘稳定而转向追求更高的市场代表性,从而使得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股票市场股价结构性调整的趋势。

  基金加力增持指标股

  从去年四季报数据发现,四季度基金大幅增持的前10名全部为指标股,前20名中有16只为指标股。而去年三季度,基金大幅增持前10名股票中8只为指标股,前20名中只有12只为指标股。显然,基金四季度对指标股的增持力度明显加大。

  基金大幅增持的指标股呈现出较为明显特征,那就是基金对某些行业的认同度高度一致,从而使得基金四季度大幅增持的股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银行股几乎全部(深发展除外)进入基金四季度增持前20名,而石化股、地产股、资源类的股票也均成为基金四季度大幅增持的主要品种。行业特征的相对明显有利于形成热点板块,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指数效应。事实上,短期市场银行股、资源股、地产股已经走出明显的上升行情。

  指标股有望步入良性循环

  深圳首只ETF产品已推出,ETF大扩容也随之拉开序幕。ETF的扩容势必会产生更多对指标股的需求,供求格局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催进指标股的走好,而指标股的走好又会带动对ETF基金的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深圳新指数的设立、中小板指数的推出以及ETF基金的扩容显然都是为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创造更好的条件。由于当前市场经历了长达4年的熊市,在摆脱1000点的股市危机之后,压抑多年的牛市预期开始在市场上占据主流。选择这个时候推出股指期货无疑为市场添加了更多的活跃因子,在市场的良性循环中注入了新的成分。近期,上证50ETF在2月8日和2月22日二天连续在高位放出天量后依然走出上扬的形态也从市场的角度验证了指标股正在走入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涨幅前十名指标股 今年以来跌幅前十名指标股
名称 相对大盘
区间涨跌幅(%)
区间涨跌幅(%) 名称 相对大盘
区间涨跌幅(%)
区间涨跌幅(%)
云南铜业 36.1938 47.8908 巨轮股份 -28.5026 -16.8056
G锡业 30.6188 42.3158 创智科技 -22.9951 -11.2981
G神火 30.374 42.071 福建高速 -20.5768 -8.8798
长安汽车 29.7865 41.4835 航天电器 -19.5133 -7.8162
G中金 27.6234 39.3204 凯恩股份 -18.8399 -7.1429
山东铝业 26.8484 38.5455 G穗机场 -17.7621 -6.0651
G鞍钢 25.105 36.802 国电电力 -17.315 -5.618
贵州茅台 24.8001 36.4972 中国联通 -14.5542 -2.8571
冀东水泥 24.6374 36.3344 G东控 -12.9758 -1.2788
石油大明 23.4956 35.1926 G申能 -12.9605 -1.263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