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持仓 > 新基金业 > 正文
 

基金社保基金和QFII扎堆绩优蓝筹 主力所见略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7:23 证券时报

  □联合证券 程峰 宋琦

  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以及QFII等主力机构作为我国目前市场上成熟投资者的代表,其选股思路和投资策略越来越受到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在日前熊气弥漫的氛围之中,这些市场“大腕”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引着市场各方的目光。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公司在吸引着机构们的眼球呢?

  截至上周,已经有近三成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从这些年报中,我们看到了增仓以及新介入部分股票的各路主力机构的身影。从个股的选择上来看,虽然说“各花入各眼”,但从这类股票的主营业务竞争力及成长性来看,机构们大多“英雄所见略同”。可见,不管市场如何沧海桑田,理念如何与时俱进,机构投资者对业绩优良、成长性好及具有高分红派现能力的蓝筹股仍然一往情深。

  从这类主力增仓股的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主力机构对周期性行业继续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对防御性行业则显露了格外的偏爱。

  第一,港口运输类上市公司被继续大幅增持。从年报中可以看出,中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盐田港(资讯 行情 论坛)、深赤湾(资讯 行情 论坛)、振华港机(资讯 行情 论坛)等股票被各机构一致看好。目前,我国港口业发展前景良好,港口收费水平较低为港口收益的增长提供了空间。沿海港口和以集装箱业务为主的港口、港口物流设施与服务以及位置和条件好的内河港口,都是未来几年港口业投资的热点。而受港口、海运需求的拉动,集装箱制造业利润也大幅增长。

  第二,中医药业颇受青睐。我国中药类上市公司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由于有品牌、资源垄断以及定价权等优势,中药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将会持续良好增长。而同仁堂(资讯 行情 论坛)、云南白药(资讯 行情 论坛)、东阿阿胶(资讯 行情 论坛)等规模逐渐扩大的品牌中药生产企业,均被各机构投资者继续作为避险品种重仓持有。

  第三,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行业领袖企业继续受到追捧。近期刚获准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投下了A股的第一单,而他们选择的对象正是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A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虽然钢铁、通讯以及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是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业绩优良并且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例如万科A,虽然受到加息、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抑制房地产过热政策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拥有房地产界金字招牌“万科”的万科A依然被许多机构所看好。

  第四,向来坚持以国际视角选股的QFII则更加青睐消费以及资源类的上市公司。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最近在中国演讲时指出,他最看好资源类、服务等行业,从QFII近期的操作中也可以看出些当前的潮流:燕京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作为亚洲第一大啤酒生产企业,被瑞银大举增仓;QFII重仓的瑞贝卡(资讯 行情 论坛)是国内发制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资源类股票山东黄金(资讯 行情 论坛)、中金黄金(资讯 行情 论坛)等均被QFII重仓持有。而最新的年报显示,供水概念的南海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成为盖茨梅林达基金会又一新增重仓股。

  从主力增仓股在分红能力方面的特征来看,具有高分红派现能力的上市公司更能打动机构的“芳心”。中国证监会在去年年底明确提出了“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有股东配售股份”的政策,一些有高送配的公司也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好感,如天士力(资讯 行情 论坛)、新兴铸管(资讯 行情 论坛)、中化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南海发展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那些“铁公鸡”上市公司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重回报、重分红的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从主力增仓股中可以看到崇尚绩优成长的投资理念仍然为主力机构所坚持。中国股市经过这十几年的风雨历程,虽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正在一步步迈向成熟,特别是近年来以基金、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价值投资理念已经渐渐地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股票市场也正在逐步向国际接轨,国内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被挖掘出来并且被众多机构投资者所重仓持有,股价不断创出新高,而那些业绩较差甚至亏损的上市公司则被市场所抛弃,股价飞流直下,甚至沦为“仙股”。近期市场上绩优蓝筹股的走势明显与大盘相背离,“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股市真理再一次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国的股价正在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那些有价值且能保持高成长的公司将越来越受到追捧,而那些“垃圾股”则会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对主力资金介入的这些股票我们投资者应该怎样操作呢?笔者认为对于那些主力资金新介入或者正在逐步增仓且相对价位较低的股票投资者可以考虑逢低介入,而那些主力已涉及较深且股价高企的股票,投资者应谨慎对待,不宜盲目追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社保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