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五月新兴市场骤冷基金感冒 大起后可能是大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0:1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Morningstar晨星(深圳)基金研究中心 林晟

  五月份新兴市场的股市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多数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回落了10%~20%。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都刊登了“印度股市被迫暂停”、“加息预期上升,新兴市场回落明显”等类似报道,可见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机会在成熟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全球化投资的角度,投资者前几年在新兴市场基金身上大多获得了惊人的回报,面临短期的较
大损失虽不至于急于赎回相关基金,但有必要借这个机会好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目标与持有的基金组合。

  大起后可能是大落

  投资者应该回顾自己在看到此下跌消息时的反应。

  如果投资者因为自己持有的基金所投资的新兴市场出现大幅下跌而震惊或者过度焦虑,就有必要先行反省一下是否适合持有该类基金,或其在组合中的比重是否太大?因为新兴市场基金与美国国内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不一样,二者相关度低,适合做为组合的一部分以分散风险。新兴市场基金一般适合追求高收益且能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则该类投资品种就不应该大比例出现在基金组合中。

  投资者必须意识到,近年来虽然新兴市场国家中出现了不少很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有些甚至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如韩国的Samsung和巴西的Embraer等。但就整个新兴市场而言,其股票市场的风险并未比以前明显减小,例如热钱的进出增大了其波动风险。

  新兴市场的高收益受到成熟市场广泛关注后,由于对新兴国家的市场并不太了解,加上相关信息也不很透明,资金进出会出现趋同,尤其是在撤离时。而新兴市场的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必然是大起大落。所以投资者在看好新兴市场并大比例配置新兴市场基金之前,最好都要事先问问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可能持续两三年大幅度的下跌。而这次“温和”的下跌,正好给投资者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分散投资的基金表现较好

  投资者应该借此机会审核一下自己持有的新兴市场基金组合的表现,看其在各国股市下跌的背景中,回报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决定投资新兴市场基金,最好不要大比例配置那些将资产完全投资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小范围地区的基金。在过去五年里如果选择只投资于俄罗斯的基金可获得巨大收益,如果投资于印度,其回报也令人欣喜。但除非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很难提前知道该选择哪个国家。而且仅投资于一个国家股票市场的基金,其短期下跌的风险也较大。所以,投资者最好选择投资范围相对大的新兴市场基金以分散风险。而这次下跌就给投资者机会观察各新兴市场基金的表现,审核这一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目前的组合等。

  比如在五月近一个月的下跌中,大多新兴市场的股票指数回落了10%~20%,但 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同期只下跌9.5%,而Templeton Developing Markets这一老牌且规模最大的积极投资基金的净值也只下跌了9.1%。它们都是分散投资于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基金。其表现明显好于投资于单个国家的基金。

  投资者还可发现一些前期上涨时回报不如平均水平的基金,在此次下跌中表现较好。比如American Funds New World以新兴市场为主要投资目标,但又并不仅局限于新兴市场。该基金在此轮下跌前有一部分资产配置于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而且持有较多的现金,在市场下跌中的表现相对好于其它新兴市场基金。又如Brandes Emerging Markets Equity,在同类基金中的晨星评级也只有一星,但其选股思路独特,偏好挖掘一些不出名的小公司,这导致其国家配置和行业配置都与其它新兴市场基金有较大差异。因为其没有配置

能源行业其回报落后,但这也避开了此类周期性强的股票给净值带来的波动(该基金的波动率是同类基金中最低的)。

  投资者在基金净值下跌后,有必要反思是否需要将集中投资于单个新兴市场的基金替换成投资区域更广泛的基金,或者在基金组合中加入这些表现与别的新兴市场基金不同的品种,以更好分散风险等等。这并不是让投资者远离这类风险较高的基金,而是希望投资者能在充分意识到相关风险后,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