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环球基金 > 正文
 

机构投资者介入冲淡个性 对冲基金淘金时代结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14:4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晓枫

  近来,不少对冲基金经理都发出了“时日不再”的叹息,因为管理对冲基金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好玩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对冲基金的整体回报差强人意,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对冲基金
正在迅速壮大。规模壮大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投资者的类型在改变,过去作坊式的经营方式一去不复返,从竞争态势到风险承受状况,透明度以及最让人惊恐的监管都在“乾坤大挪移”。

  由于监管较为松散,对冲基金的透明度较传统的投资基金低得多,这些操作隐秘的基金投资期限也较短。

  目前的问题是,对冲基金还能不能在庞大的规模下保有原来勇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的文化,这是产生非常规收益的基础所在。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开始限制基金的规模,而另一些不断吸纳新资金的基金则不得不改变投资风格,因为新的投资者不仅在风险承受能力上较弱,而且要知道更多的信息,对投资回报的要求也更严格。同时,随着不少传统基金开始推出模拟对冲基金的产品,市场竞争也更激烈。真正的对冲基金和风格进取的传统基金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

  除此之外,监管机构对对冲基金越来越不宽容。日前,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刚刚对伦敦一家对冲基金GLG Partners征收了一笔150万英镑的罚款,理由是不正当的

证券交易。法国当局也在以内幕交易为由,调查GLG以及伦敦其他一些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在监管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下,对冲基金可能不得不收敛以往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

  监管者之所以开始关注对冲基金,根本原因在于其投资者类型的转变。过去,对冲基金是极度富有的德克萨斯石油大亨、阿拉伯王公贵族,或是富有家族基金的专宠。这些投资者将数百万美元交给对冲基金打理,只要收益达到目标,他们是懒得过问投资细节的。

  而现在,由于机构的介入,对冲基金必须接受来自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私人基金会乃至中央银行的专业投资管理人的严密监督。这些机构投资者控制着庞大的资金———相比之下很多对冲基金的资金规模可以忽略不计。说到底,机构是拥有话语权的投资者。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8000只对冲基金,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据分析,机构投资者主要对两类对冲基金感兴趣,一是能提供多元化的对冲策略,并拥有强大研究队伍的对冲基金,另一类则是近年来在产品中引入对冲基金的传统基金公司。

  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使对冲基金个性丧失。大部分的对冲基金都挤在康涅狄格和伦敦,基金经理也频繁跳槽。近来,一些大学捐赠基金的经理人也加入战团: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的经理人杰克·梅耶募集了60亿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斯坦福大学基金会前任投资总监迈克·麦卡弗瑞也跳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基金。

  对冲基金基本上是一个个性和名望主导的行业。投资者喜欢那些他们相信最善于发现失效市场(估值出现偏差的证券)的基金经理。但是在规模庞大的保守资金介入以后,对冲基金如何才能保持它们以往的操作风格呢?“面对现实吧”,

资产管理公司Man Group的首席执行官史丹利·芬克说,“年收益达30%以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淘金的时代已经结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