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环球基金 > 正文
 

香港基金业之窗:利率上升对中港经济影响有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0:37 中国证券报

  □首域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曹绮琪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有恶化的风险,再加上美联储官员接二连三发出强硬言辞,令市场忧虑利率上升的步伐仍会持续,打击了市场投资气氛,并对股市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可否认的是,利率上涨对全球球经济及股市必然有负面影响,但对中国以及复苏中的香港,所造成的影响是否很大,则不能一概而论。

  两地利率走势将有分化

  根据期货及货币市场的价格显示,在格林斯潘于明年初离任前余下的两次会议中,美联储将仍可能分别加息25基点,令美息上涨至4%-4.5%水平。首域投资的观点是,美国利率从现在的水平,仍会有50至100基点的上升空间。虽然美息的上升仍会继续,但其变动对香港以及中国内地的利率走势,应会有不同的影响。

  香港利率方面,早前受惠于憧憬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而导致资金持续流入,令拆息一直维持于低水平,香港各银行则认为没有必要跟随美国加息,出现美息高于港息的少见现象。然而,自从金管局推出优化联系

汇率措施以后,香港利率上升的步伐不但与美国同步,幅度更超出美息,而在余下两次潜在的加息中,累计升幅也有可能高于美息。

  中国方面,虽然商品价格上涨,但整体的物价水平却有回落迹象,再加上中央政府期望逐步放宽人民币作自由兑换,美元汇价因息差扩大而上升,对纾缓

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帮助,相信人民银行在现阶段跟随美国大幅调高利率的可能性不高。

  经济前景不受利率左右

  在连串加息以及能源价格高企的困扰下,市场普遍预期全球经济于2006年将会放慢。中国的出口及外来投资难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在这两方面的增长于明年将无可避免地出现放缓。虽然内地经济目前仍然非常倚重出口及外来投资,但同时也要看到内部需求呈强劲增长,无疑将为经济注入新动力。过去数年,首域投资一直认为,内部需求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火车头,与出口及外来投资组成的三驾马车,会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在预期中国利率不会有太大变动的前提下,连同过去数年经济蓬勃增长所带来丰厚的财富及庞大的储蓄,已经为内部需求打好了扎实的根基,并将于明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所在。

  首域投资对中国内地经济继续持乐观态度,主要是由于其具良好的基本因素。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工成本仍然非常具竞争力,大约只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在其它亚洲国家中也仍然处于低水平。受惠于低廉的成本,中国产品占美国的进口比率也因此逐年增加,由九十年代初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约15%,而亚洲其它地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则连年下跌,由原先的17%,回落至现在约12%的水平。

  在内部需求方面,中产阶级的消费模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转变,食物及服装等必要开支从以往占总开支超过六成逐步回落,取而代之的是医药及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此外,消费性借贷金额持续攀升,显示实质需求强劲,但相对于整体借贷来说,目前这类贷款的比率约处于10%左右,属偏低及健康的水平。

  香港经济前景方面,虽然利率急速攀升,但

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再加上预期利率上升的步伐有限,空置住宅楼宇数目也持续减少,相信可避免房地产价格出现太大幅度的下挫。香港正处于复苏周期之中,失业率持续回落,就业人数屡创新高。此外,香港的物价已摆脱通缩的困扰,最新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按年增长1.5%,对经济也带来正面支持作用。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窗户,虽则租金上升的趋势令人忧虑,但对不少境外企业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况且目前写字楼每年每平方尺平均租金约为五十美元,相对于伦敦及东京等大城市来说仍然较便宜。

  更重要的是,受惠于CEPA的帮助,中国内地访港旅客数目大幅上升,成为香港经济得以复苏的重要催化剂;预计今年全年访港旅客总数将超过二千万人次,当中超过一半为内地旅客,为香港的零售、酒店及旅游业注入庞大动力。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利率攀升及环球经济放缓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凭着上述各项利好因素的支持,投资于香港市场仍会带来不错的回报。

  投资策略应有调整

  整体来说,利率上升对中港两地的经济影响相信颇为有限,但要为投资组合增值,首要重点是挑选出股值合理的股份,并在投资策略上作出适当部署。在商品价格高涨以及业内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企业边际利润因此而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下游行业所受到的影响较大,这有可能加快内地不少行业的整合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行业的领导者往往就是市场上的最终得胜者。

  内地与香港两地不少企业的股值,已充分地反映了经济复苏及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却没有就盈利增长可能回落作出足够准备,而利率上升对负债比率较高的企业有较大影响,同时也要留意利率上升将会影响股值。

  首域投资认为,中港两地的消费类股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而部分制造业股在成本上涨的忧虑下而作出连串调整以后,股值已达颇为合理的水平,对长线投资者来说应具一定的投资价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