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从两次贷款猛增看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闸门(4/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4:53 世华财讯

  报告单位及作者:国家信息中心 李若愚

  全文(4/4):

  从2003年以来的金融调控经验和教训来看,央行在2003年下半年曾先后通过“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并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于经
济形势不明,当时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大,也直接导致200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反弹,经济过热加剧。为此,政府在2004年4月份启动了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政策线索,带有行政干预色彩的宏观调控。但今年上半年,信贷与投资再次双双反弹。可见,前期“管紧信贷”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从短期调控的角度来看,信贷未能“管紧”,关键还是前期调控措施未能触及“强劲的贷款需求”、“流动性充裕”这两个因素。由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贷款需求一直旺盛,而流动性持续充裕为贷款的反弹提供着“温床”,所以一旦商业银行主动放开贷款供给闸门,必将带来信贷的猛增。因此,金融调控仅靠控制商业银行放贷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适当措施促使贷款需求的合理释放、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今年4月份以来,发改委、央行、财政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已联合推出一系列调控措施。由于相关措施推出不久,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政策效果,然后再根据实际效果和形势的变化来决定是否进行更大的调整。因此,建议在6、7月份经济数据出台之前,金融调控以观察为主。如果在观察中发现经济仍在趋热,信贷仍保持猛增,货币政策应果断考虑进一步从“紧”。

  1.提高汇率手段在金融调控中的地位,保持

人民币汇率小幅、缓慢、循序渐进升值态势

  与2003年的金融调控不同,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的出现丰富了当前的政策工具。通过加快

人民币升值步伐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收缩,不仅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还有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建议进一步在“微幅、双向波动”的进程中,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小幅升值,全年升值幅度宜控制在2%-3%。

  2.采取综合措施,合理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调控流动性的直接手段。自4月末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两次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累计锁定流动性3500亿元。如果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仍未得到缓解,可考虑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1个百分点,或加大央行票据(尤其是可以达到结构性收缩流动性目的的定向票据)发行力度。

  3. 强化利率引导,以加息作为抑制信贷、预防资产泡沫的辅助手段

  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也日渐抬头,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从本外币政策协调角度考虑,我国利率杠杆的运用有了更大的空间。据测算,我国央行小幅加息以后,只要继续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保持300个基点左右利差,境外热钱进入中国的动力就有限,不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经过17次加息后,美联储已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25%,而5月末我国银行间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76%,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存在349个基点的利差。

  上调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抑制贷款需求。今年4月28日,央行将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如果信贷猛增仍未得到控制,未来应继续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点,同时通过提高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等手段引导货币市场利率适度回升。

  4.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均衡放款,着力优化贷款结构

  通过“窗口指导”及时提示商业银行根据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在年度内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贷款出现过大波动。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建等中长期贷款,健康、适度地发展票据融资;鼓励和支持扩大消费信贷,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加强对农业、非公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助学和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5. 在防止股市出现泡沫的同时,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集中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绝大部分资金,也集中了我国经济和金融的最大风险。银行体系持续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说明间接融资在资金合理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目前,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已渐进尾声。尽管年初以来股市的快速上涨积累了一定风险,但总体来看,股市的回暖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未来应在防止股市出现泡沫的同时,积极推动

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报告单位及作者简介:

  国家信息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于1987年1月24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中心通过加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监测,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快速反映,为国务院和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发挥了信息源、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目前该中心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由国家、省、地、县四级政府部门信息中心组成的完整的系统体系。

  李若愚,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