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从两次贷款猛增看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闸门(2/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4:52 世华财讯

  报告单位及作者:国家信息中心 李若愚

  全文(2/4):

  3. 流动性持续充裕为信贷扩张提供资金基础

  宽松的流动性是信贷扩张的资金基础。与2003年的情况相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也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存款资金。2003年我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经过2004年的一次小幅加息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在国内高储蓄的背景下,近几年各项存款增速持续保持在15%-25%的较快区间。其中,2003年各项存款增速上升到20%-25%的较高增长区间,今年以来各项存款同比增速也回升到19%左右。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金融运行持续存在的特点。从源头上来看,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国际收支顺差在结售汇制下形成的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2003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人民币持续面临升值压力,而国际游资更是企图从升值中“渔利”而不断流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快速增长不仅带来

外汇储备规模的迅速扩张,还造成外汇占款投放大幅加快。2003年至今,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同比增幅均高达30%-55%。面对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尽管央行尽力采取了“对冲”措施,2003年4月份开始以定期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回收外汇占款带来的过多的流动性,但由于疲于应付,最终形成的净货币投放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持续过剩。

  4.信贷猛增均受商业银行自身变化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贷款投放的主力

  2002年年初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目标。为尽快完成股改、争取早日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将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和增加利润作为内部考核的重点,开始积极放贷。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1-6月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比多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多增额的62.8%。

  受资本充足率约束和风险约束,商业银行在2005年普遍存在压信贷的现象。经过2005年的资产与资本的调整,今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提高,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下降”。资本充足率和风险对商业银行放贷的约束有所弱化。截至2005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75%左右。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98%、10.23%和13.6%;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达8.6%。今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已取得突破,建行和中行陆续实现上市,国有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压力减轻,利润考核压力明显增加,前期积蓄的放贷能量在今年得到释放。今年一季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600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9%,同比多增2752亿元。

  5. 信贷增长受到地方政府换届等政治因素影响,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普遍

  2002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新一届地方政府上任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建设,地方政府投资占投资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加强。2003年5月末,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0.6%,高出同期全部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提高到86.9%,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为了争取投资项目资金,许多地方政府对银行施加影响,从外部推动了信贷扩张。

  而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银政合作”、“打捆贷款”现象也较为普遍。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2005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前两个月很多地方政府换届,受以上政治因素影响,地方政府上项目、搞投资的积极性增强。今年以来,地方项目投资基本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1-5月,地方项目投资在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8.8%上升为89.3%。而根据公开资料的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与地方政府频频签署合作协议,几个月时间,中国建设银行通过与东部、中部等地方政府签署银政合作协议的方式,承诺提供的资金已近1万亿元。4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这一政策对遏制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过热将会产生一定作用,但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打捆贷款恐怕难以彻底叫停。

  6.票据融资对贷款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2003年以来,票据融资增长迅猛,5月末票据融资同比增速高达108.4%,上半年票据贴现贷款新增部分占全部贷款的19.1%,同比多增部分占全部贷款的27.1%。在今年以来的贷款增长中,票据融资仍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一季度新增票据融资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4.7%,多增部分则占全部贷款的25.9%。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