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韩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10日将在汉城恢复举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7:49 世华财讯

  韩国与美国间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10日将在汉城恢复举行,韩国希望协定能够接受在朝鲜开城合资工业园区生产的产品为韩国产品,但就此问题美国方面存在根本的差异。

  综合外电7月10日报道,韩国与美国间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10日将在汉城恢复举行,其中一个敏感问题是:韩国希望协定能够接受在朝鲜开城(Kaesong)合资工业园区生产的产品为韩国产品。

  该工业园区是两国在2003年共同开发的,位于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北侧,它将韩国的资本同朝鲜的劳动力结合到了一起。该工业区共聘用了约7,000名朝鲜工人,他们主要生产家用电器和化妆品塑料包装盒等产品。尽管生产的商品价值不高──在朝鲜和韩国1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中尽占三分之一左右,但其潜力却十分巨大。到2012年该工业区完全投入运营时,可能会聘用超过75万名朝鲜工人。

  围绕开城的意见分歧显示出美国和韩国之间的根本差异。美国将朝鲜视为世界稳定的威胁,正在想方设法迫使其放弃核计划。但韩国却将朝鲜视为潜在的和平伙伴,因而希望增加对话,加强经济合作,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韩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顾问Ahn Chong Ghee说,希望能在谈判过程中实现这个长期的目标。Ahn表示,朝鲜的导弹试射并未阻止韩国将开城纳入到协定中的愿望。

  Ahn称,韩国清楚此建议将遇到美国政界的阻力,但他强调了开城的重要意义。他说,这可能成为朝鲜和韩国和解的象征,这也是我们这样做的原因。韩国外交官表示,这个项目能够让朝鲜工人接触市场经济,并暗示说,将这个项目加入到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助于推动朝鲜进行变革。

  这将是美国国会在10多年前批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来美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和韩国之间的年贸易额为700亿美元,包括美国汽车制造商、金融服务机构和制药厂在内的企业联盟预计,将因进入韩国市场而大有收获。韩国关注的是保护国内米农免受美国的竞争压力,但它也希望该协定能巩固其亚洲经济中心的地位,使韩国生产商在进入美国市场方面获得领先于其它亚洲竞争对手的优势。

  在朝鲜加剧了全球紧张局势的局面下,把开城纳入贸易协定的提议很难让白宫接受,并很可能在递交国会审议时被扼杀。开城方案将突破美国对朝鲜施加的经济制裁,同白宫孤立朝鲜的战略背道而驰。这几乎肯定会在国会引起更激烈的争论,将注意力从改善韩美贸易联系转移到朝鲜的核计划及劳工和人权记录上。华盛顿研究机构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杰弗里?斯科特(Jeffrey Schott)说,我非常担心这将阻碍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

  美国和韩国希望能在年底前签署此贸易协定,使之能在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谈判贸易协定的授权在2007年年中失效前进入国会审批。根据这项授权,国会可以对贸易协定投赞成票或反对票,但不能对协定进行修改。即使在试射导弹前,美国官员在朝鲜问题上也出言谨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就表示,贸易协定只是韩国与美国两国之间的事情。

  同韩国的谈判是美国与中国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加强经济联系战略的一部分。美国目前正在同泰国和

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作为越南计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也在敦促国会解除冷战时期的经济制裁。

  即使没有开城项目,美国国会对同韩国达成贸易协定依然可能争论不休。美国

纺织品生产商担心竞争将会加剧,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则对劳工权利和其他问题表示“严重关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中的民主党资深议员马克斯?鲍克斯(Max Baucus)警告说,加进开城问题可能引发地缘政治问题的争吵,有可能让协定半途而废。

  (贾宝红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