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破8:是波动 不是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1:36 金时网·金融时报

  自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破8”之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始终在“8”上方。但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似乎有所加大,6月15日、16日、21日、2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四度位于“8”以下,22日更是达到了7.9975的新高点。当市场就此预期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时,人民币汇率却表现得波澜不惊,继上周五(23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重新回升到“8”上方,本周一(26日)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在“8”上方。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的新变化?这对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的
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

  对于上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连“破8”的行情,市场人士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中国农业银行分析师李刚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将持续上升的大趋势下,人民币汇率连续“破8”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市场本身发挥作用的体现而非行政选择的结果。自从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了有升有降的态势,这进一步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双向的。

  “人民币汇率在‘8’上下运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应视为一种市场价格表现的常态,不需做出过于敏感的反应,更主要的是截至目前,每天的汇率变化都没有超出央行规定的波动幅度。”中国银行研究员谭雅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美元持续走软,因此,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破8’,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路径更加明晰。”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交易员余屹对本报记者说,这也奠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8”线密集交易的基础。

  实际上,尽管上周人民币汇率接连“破8”,但整个汇市表现的相当平静,并没有让市场出现过度的波动,而是继续保持平稳。正如业内人士所表述的,与人民币汇率今年5月15日首次“破8”时相比,近期人民币汇率是否“破8”已经不是影响交易商交易的关键因素,市场在心理上对人民币“破8”的接受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余屹认为,近期推动人民币上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美元的弱势,而内部因素则是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带来外汇储备增加等。美联储自2004年6月来,已连续16次以25个基点的幅度升息。尽管8月美联储会议再度升息的可能性仍很大,但市场预期升息周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美元在接下来的半年,凭借升息带来的上涨动力可能正在消失,弱势美元有重现江湖并推动人民币与其货币一样上涨的可能。而更重要的是,我国贸易顺差的居高不下导致外汇储备增长,既加剧了国际市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加剧了外汇储备上升带来维持汇率稳定的难度,因此不能排除综合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等因素,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年内碎步、平稳上扬,而近期则将随市场行情波动,基本表现在“8”线附近徘徊的趋势。

  招商银行交易员陈英认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较多的获利机会,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高达10.3%,估计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0%左右。此外,经济增长还带动了海外资金流入,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投机资本,这对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认为,适度合理的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今年前5个月我国已实现贸易顺差467.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5月份顺差达130亿美元,预计今年我国的贸易顺差还将突破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激增。而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结构。

  陈英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还将继续维持振荡的小幅升值,而其上升的空间和速度也将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和市场的变化。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市场人士表示,尽管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变动只有升值一个方向,近期人民币汇率围绕“8”上下振荡即证明了这一点。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因此其它国家货币相对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也将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

  专家表示,自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国家推出了多项措施来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做市商制度和即期询价交易方式的推出增加了外汇市场的活力,使得交易量稳步上升,为人民币更自由的浮动创造了条件。而一些外资机构的踊跃参与也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的主导作用将日益增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