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专家预计中国利率未来数月会有上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5:56 世华财讯 | |||||||||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中国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这一限制大大地压缩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利率政策更因热钱忧虑而丧失功效,预计中国的利率在未来数月会有一、两次上调,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会持续。 据经济参考报6月26日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23日表示,中国必须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余永定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有许多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可能会产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事实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被人民币汇率政策所挟持。不是央行不愿意大手笔解决过剩的流动性,不愿意考虑大幅加息,而是其政策措施处处受到汇率政策的掣肘。 在市场一面倒地认定人民币升值的前景之下,加息可能引来更多的海外热钱,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所以,公开市场操作也好、提高准备金率也好,前提是利率不能大升。 陶冬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经济大国,有自己的经济周期和运作模式。央行必须拥有独立、有效的货币政策来引导商业行为,调节经济运作中的周期性偏差,稳定物价。货币政策失调,导致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房价过高。 其实投资过热、产能过剩、房价过高源出一处,即泛滥的资金流动性。无论是投资反弹还是产能过剩,无论是信贷失控还是房价虚涨,归根到底都是过度流动性在作怪。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就调控政策可能的着力点及其影响而言,预期本次调控政策依然将带有较重的行政色彩,行政性调控将从投资准入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和信贷窗口指导等三个方面展开。而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小幅提高贷款利率。然而行政措施调控的效果难以持久,这已为2004年的经验所证明。 为了对抗通缩,中国人民银行在几年前大幅减息,将中国的货币环境拉到超宽松状态。之后经济趋向过热,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却没有随之作出调整,利率水平没有正常化,货币环境也没有回复到中性状态。 而按照陶冬的计算,中国的贷款利率需要上升3%,存款利率上升2%,利率水平才能返回中性区间,货币环境才能得以正常化。美国联储也是在连续加息16次,利率上扬4%之后将货币环境由“超宽松”拉回到“中性”的。 陶冬指出,从经济学原理上看,汇率政策本是货币政策的延伸,两者之间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这一限制大大地压缩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利率政策更因热钱忧虑而丧失功效。 哈继铭也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缺乏使央行难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主动调整利率水平。中国利率水平的持续上升是以资本大量流出为前提的,而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较强,资本大量流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由于此次加息、贷款的窗口指导和行政调控将在短期内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进口增速将有所回落。 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调整和增速的大幅下降,必须以人民币大幅升值或外部需求严重恶化为前提。除非人民币大幅升值有效抑制出口和投资,或者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滑导致消费和进口需求萎缩,中国经济今明两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尽管长期风险可能在进一步增大。 事实上,2006年年初以来出口的强劲增长,已经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于贸易摩擦加剧的担忧。5月份的贸易顺差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甚至可能会突破2005年创下的1020亿美元年度纪录。因为在2006年的头五个月,出口同比就已经上升了26个百分点达到3470亿美元,贸易顺差已超过460亿美元。 哈继铭预计,中国的外贸顺差将进一步扩大,继续增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中国很可能加快汇率升值步伐,并且扩大汇率波幅。 陶冬则预计,中国的利率在未来数月会有一、两次上调,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会持续。但是只要为汇率牺牲利率的思维不打破,利率上升幅度就一定不大。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