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世界银行:中国货币和汇率政策管理应协调一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13:29 世华财讯

  世界银行发展金融研究组负责人曼索尔?戴拉米认为,随着一个国家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过渡、资本账户半开放时,对中国的政策制订和执行者来说,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管理必须协调一致;同时,要加强对内债和外债的综合管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6日报道,中国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力正日益显著。6月5日,世界银行发展金融研究组负责人、《2006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主要作者曼索尔?戴拉米在
报告发布会表示,在包括中国元素在内的多元力量影响下,一个新型的全球货币框架正在形成。

  这个报告发布的背景,正如世行全球经济趋势研究组负责人汉斯?蒂莫所认为的:短期内,发展中经济体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仍会保持强劲增长。然而,由于外部环境会朝不利方面转变,这些国家更易受到冲击。

  所谓的外部环境恶化,一方面指商品价格指数,尤其是石油、黄金价格从5月起开始大幅下滑。世行担心,这些商品价格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外汇市场近两个月来大幅波动,有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于2002年升值,但最近一段时间却大幅贬值。汉斯?蒂莫认为,这当然可以被看成是健康的价格回调,但也可能预示着价格的大幅波动。

  汉斯?蒂莫认为,目前大家广泛讨论的是通货膨胀和利率上调问题。尽管密切关注势态发展,但更关心汇率市场的大幅波动。因为相比几年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增加,比如在中欧、南亚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大量进口石油使得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但他同时表示,中国很有可能在目前国际金融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起到稳定作用。如果把199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价值指数定为100,2005年这个数字增长了9倍。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全球资本流量猛增的代表性国家。曼索尔?戴拉米研究认为,2005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量达到了4910亿美元。而上一次资本流量高峰出现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那次危机后,直到2002年,新一轮资本流动的迹象才逐渐明显。

  戴拉米表示,这些流动的资本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占比最大的是FDI(外国直接投资),这当中包括跨国公司对其他国家工厂、道路电信、购买银行等方面的投资。此外,流动的资本还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其他国家通过购买

股票形式占有股份;一些公司发行的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币种计值的债券;以及政府和私营部门举借的以外币计值的债务。

  戴拉米认为,此轮资本流量猛增的原因可归结为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外部因素而言,全球经济发展强劲,商品价格上涨,利率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很好。对比而言,内部原因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将原本固定汇率政策转为浮动汇率政策;积聚更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更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并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然而,由于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中国的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不断地以本币购入美元,其结果可能对人民币供应导致影响,造成通货膨胀。于是,央行又回到市场发行央行票据、购入人民币。从2002年起,央行一直在采用这种债务工具。到2005年,央票总量已经达到了GDP的11%。如此周而复始,外汇储备也如滚雪球般庞大起来。截至2006年3月底,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750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戴拉米预计,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在2012年达到2.9万亿美元。如果说,审慎的外汇储备是6个月的进口额的话,这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大量超额的。到了那个时候,假设所有的中国外汇储备都投资到美国国债,这部分的年投资收入将达1000亿美元。正是由于中国目前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以及这些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市场,使得中国的市场加强了对全球投资市场的依赖程度。

  戴拉米指出,与此相关,中国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力正日益显著。2006年4月,当中国的央行调高一年期贷款利率,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随即发生了波动。这进一步说明了,一个新型的全球货币框架正在形成。此时此刻,对中国的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来说,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一个国家

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过渡、资本账户半开放时,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管理必须协调一致;同时,要加强对内债和外债的综合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