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高额的外汇储备暗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弊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6:19 世华财讯

  国务院参事室赵斌撰文指出,外汇储备持续累积折射出的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及产生的结构弊端,只有很好地协调经济内外平衡基础上的外汇储备,才是合理的、值得追求的储备。

  据经济参考报6月3日报道,国务院参事室赵斌撰文指出,2006年2月,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3月,外汇储备又增长了200多亿美元,高达8751亿美元
。按照目前趋势,2006年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已是指日可待。

  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外汇的适度规模、外汇储备的资产管理、外汇储备的资产转化等问题的争论。

  文章指出,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关系到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一个重要的宏观金融变量。撇开外汇储备的数量与结构之争,讨论中国外汇储备持续累积的原因,它折射出的

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及产生的结构弊端也值得深思。

  文章认为,从外汇储备的来源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2004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达到686.6亿美元,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盈余意味着本国向外国提供了融资。虽然由经常项目盈余所产生的外汇储备是债权性的,但意味着中国是一个资本的输出国。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德国之后第三大资本输出国,而这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着大量的资本短缺的现实约束是极不相称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资源配置出了问题。

  文章指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但是在低附加值廉价产品出口为主的外贸格局下,巨额经常项目盈余不仅使贸易摩擦和争端频发,也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生态和资源代价。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长期执行的是外向性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差别所得税政策等造成大量优质资源流向外资和对外经济部门,产生了经济对外需和外资经济的过度依赖问题。中国外汇储备的激增,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计代价大量出口资源类、低附加值等初级产品取得的。所以,在目前情况下,经常项目盈余累积的高额外汇储备背后彰显的是粗放式“以量取胜”贸易增长模式的弊端,其实质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

  文章认为,与由经常项目余额所形成的债权性的外汇储备相反,由资本项目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则是债务性的。这里主要包括外债和FDI。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FDI输入国之一,每年吸收6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按照钱纳里等人的“双缺口”理论,发展中国家引入外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利用外国资源(储蓄)以弥补本国资源(储蓄)的不足;第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和市场网络。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流入的外资转换为贸易逆差。简单说,通过借款或FDI而得到的外汇必须用来购买外国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等。换言之,对应于每一笔资本项目下的流入都应该在经常项目下有一笔流出(经常项目逆差)。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借款还是引入FDI都不会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

  鉴于中国目前出现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这样一种国际收支结构,逻辑上可以认定,中国企业目前引入外资但却没有引进外国的设备与技术,仅是把外汇换成人民币。这一情况的发生表明,企业引入FDI是因为无法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获得资金,说明中国的企业投资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而产生了融资约束问题的,正是中国业已存在的“类金融抑制”环境。比如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贷款偏好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经济发展起主要推动力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所有制歧视”等原因无法得到贷款,国内资本市场也对大量民企存在“所有制歧视”。因此,资本项目顺差累积的外汇储备背后所指实质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近年来,为了吸引投资,各级政府不遗余力,竞相为外资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这样,在今后若干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还会继续快速增长,这不能不让人深感忧虑。

  文章指出,中国自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在

人民币汇率波幅和交易会员持有头寸双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为保证市场出清,央行不得不被动干预外汇市场,这就使央行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供给量扩张,对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在现行汇率管理制度下,央行必须无限度地承担外汇资金的回购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2004年达到78%,2005年上半年,外汇占款增加了8758亿元,占同期基础货币的比重高达95.4%,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支付的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同时,根据货币供给理论,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会成倍增加。可以预计,若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继续放大,不仅会改变中国货币供给结构,而且会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对冲压力,进一步构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

  另一方面,在外汇储备增加引起外汇占款增加后,为确保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区间,必须减少中央银行再贷款,而这会导致国内信贷收缩,将增加人民币利率的上升压力,反过来又迫使中央银行买入外汇,使货币政策操作陷入循环的两难困境。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纽带,更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不仅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严峻挑战,而且根据蒙代尔?弗莱明“三元悖论”,即固定利率、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原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还会引起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换句话说,要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当局必须进行外汇体制的重大调整。

  文章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官方统计所得到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者之间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达到平衡。为抵补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之间存在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往往设立一个误差和遗漏项目。据有关资料,在2002年之前,中国的“错误或遗漏”项都为负数,这说明中国存在着严重的资本外流。2002年之后,该项目由“负”转“正”,近年,合计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中的流入资金数量大约为810亿美元,则说明近三年来大量的非正常资本内流增加了外汇储备。无论误差和遗漏项目的“负”或“正”,都说明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这种正常的对外经济活动所解释的,这也折射出中国现行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外汇管制漏洞的存在和管制有效性在降低。特别是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预见一定会有更多途径绕开资本项目管制,使管制失效。所以,在中国外汇管制的有效性逐年降低,并且管制成本急剧升高的情况下,似乎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国内的法律框架、微观主体、市场发育是否为解除资本项目管制做好了准备,仍然令人心存怀疑。

  文章得出结论,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是既定的外汇管理政策、汇率政策的一个余量。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国际清偿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很好地协调经济内外平衡基础上的外汇储备,才是合理的储备,才是中国值得追求的储备。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身上有着很深的政策烙印。可以说,只要国内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要政策驱动和制度约束仍在,那么中国就必将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吴耀明 实习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