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货币市场利率重新成为央行调控手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10:39 世华财讯 | |||||||||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林朝晖表示,货币市场利率可能重新成为央行调控手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去引导把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实现调控信贷目标。 据中国证券报6月1日报道,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的情况下,下阶段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依然是“紧”字当头,控制信贷是央行当下之急,但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在下降,进一步加息也需要等待时间,货币市场利率重新成为调控目标。
对于报告中提出的通胀潜在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之所以通胀压力大,主要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由于流动性充足,导致资金成本低,放贷和投资的冲动都很大。在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加以及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形势下,适度调控市场流动性已经越来越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巴曙松表示,在面临明显的流动性过剩时,准备金率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备选政策工具,尽管从目前市场环境看进行准备金率调整的可能性在降低。这是因为,2006年5月17日央行发行的1000亿元定向央行票据,实际上发挥了上调近0.4个点的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是一种结构性的、类似准备金率政策的政策工具。因此,近期来看调整准备金率的政策举措的可能性在降低,至少需要市场显示出前一阶段的利率上调、定向央行票据发行以及房地产等特定行业的调控没有达到预定的政策效果时,才可能重新再次提及准备金率政策。 巴曙松表示,面对潜在的通胀风险,与动用存款准备金相比,央行调整利率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彭兴韵则表示,6月份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最早也要到7月份,因为央行在4月28日才上调贷款利率,加上最近9部委针对房地产出台调控措施,因此央行还会观察两个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少2个月左右的时间,即要看二季度的数据来定。 也有专家表示,流动性过剩从而带来投资过快增长和资产价格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虽然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比较平稳,但央行需要更加关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程度,如果资产泡沫发展呈增长态势,就需要加息来进行抑制。 针对当前银行体系累积流动性较多的情况,央行报告提出,要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增强公开市场引导信贷和利率的调控能力,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除公开市场操作外,专家表示,对票据融资进行窗口指导、贷款利率加息、发定向央行票据等都可以动用。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林朝晖表示,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央行调控的一种手段或者说目标,重新浮出水面。 林朝晖表示,出于保持中美货币市场一定利差水平、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虑,央行2005年基本上是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这使得资金通过票据融资等途径刺激信贷增长。现在要调控信贷,必须要把货币市场利率放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去引导它、稳定它,而不是一味地将其放低。因此,公开市场操作不仅要关注数量,而且要对利率水平给予适度关注。 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用了“当前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性过多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给我国带来的风险”来表达对投资过快增长的担忧。 林朝晖认为,高度关注不是中性的,说明投资快于央行本来预期,央行对此保持警惕。 对于央行而言,投资和信贷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彭兴韵表示,在直接融资不发达的情况下,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因此,高度关注投资的另一层涵义就是,央行也高度关注信贷增长,并希望通过控制信贷,进而将过快的投资增速降下来。 巴曙松认为,央行必然会采取的措施就是控制信贷。这从此前央行召开的信贷窗口指导会议已经验证。他判断,通过央行的窗口指导等措施,到6月份信贷增速就有可能降下来。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