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美元料将难以从避险意识增强中获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0:05 世华财讯

  近期有所增强的避险意识可能正在减弱,但即使本周晚些时候公布的通胀数据导致避险意识增强,在美国存在巨额经常帐赤字以及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减少的情况下,美元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综合外电5月24日报道,随着股市、新兴市场、以及原油和商品价格从近期的大幅下跌中反弹,避险风潮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以及其对美元的意义在23日显得非常突出。

  整个形势是由上周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意外大幅上升引起的。在市场开始不完全相信美联储(Fed)会暂停加息之际,CPI数据不仅加深了Fed可能继续加息的担忧,同时还加大了人们对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顾虑,正是这种顾虑引发了许多主要市场的大幅下跌。

  由于CPI数据给人们带来了利率上升程度或将超出预期的可能性,黄金和多数商品市场以及全球

股票市场纷纷大幅下跌。

  分析师表示,目前市场将关注定于26日公布的通胀数据--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平减物价指数(PCE),以判断这些对通胀的担忧是否是有根据的。

  尽管一些人预计与上年同期比较的核心通胀率将加快升至2.2%,高于Fed自身所设定的1%-2%的容忍范围,但市场的普遍预期是核心通胀率将升至2.1%。与此同时,与上月比较的通胀率预计将更为温和,从上个月的0.3%放慢至0.2%。

  ING Financial Markets驻伦敦的外汇策略师James Knightley表示,目前关于Fed利率动向的争论似乎已经开始。

  Knightley属于美国经济看跌派。他表示,由于经济状况无望发展到以更高利率与之相配的水平,联邦基金利率最高仍将维持在5%。他认为,到年底前,如果美国消费者信心黯淡,而

能源成本上升,这将意味着存在降息而非加息的风险。

  不过,即使通胀率结果高于预期,避险意识增强,美元仍将遭受打击。分析师认为,尽管在过去几个交易日,美元因美国投资者可能将资金从海外市场汇回国内而上涨,但鉴于美国庞大的经常帐赤字,以及跨境资金流动将减少的可能性,整体的资金流动最终将不利于美元。部分分析师表示,如果有真正的受益者的话,那也将是瑞郎等更为传统的避险货币。

  纽约银行(Bank of New York)驻伦敦外汇策略师Neil Mellor表示,美元能否从头寸释放过程中获益仍有待观察。他们怀疑美元在近期避险意识增强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意味着投资者很快将再度青睐更为踏实的避险资产。

  对美元的这一负面看法反映在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对投资经理的最新调查之中。该调查显示,基金经理估计美元兑日圆将回落至2004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许多基金经理还预计美元兑日圆的跌幅将创下历史新高。

  

欧元兑美元方面,基金经理们预计美元将跌至04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技术分析师也认同这一暗淡的前景,摩根大通(J.P. Morgan)、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RBS和荷兰银行(ABN AMRO)均表示,欧元已经在略低于1.2700美元的水平上牢牢站稳脚跟,并朝突破1.3000美元的方向前进。

  在最新的报告中,经合组织(OECD)加入寻求美元作出更多修正以帮助美国降低经常项目赤字的行列。OECD表示,要解决全球失衡问题,美元需下跌33%-50%。

  不过在24日早些时候,新兴市场的最新下跌、对禽流感可能首次在人类中传播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在日本的设施面临恐怖袭击威胁等因素,均为美元获得新一轮支持提供了理由。

  电子交易系统(EBS)显示,格林威治时间16:05左右,美元兑112.86日圆,高于纽约汇市23日尾盘为111.90日圆。欧元兑美元1.2740美元,低于23日尾盘的1.2817美元;美元兑1.2195瑞郎,高于23日尾盘的1.2082瑞郎。

  (龚山美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