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美未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 人民币有望重拾升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 11:21 世华财讯

  美国财政部未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这可能更有益于美国实现人民币走强的愿望。

  综合外电5月12日报道,美国财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周三(10日)未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很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表示,北京对此作出的反应可能是恢复人民币的稳步攀升。上个月人民币的升势嘎然而止。

  尽管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可能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但倘若美国财政部周三作出相反的决定,从政治角度讲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就未必有这么大了。虽然中国领导人不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但仍面临公众的压力,他们并不希望被视为对美国趋炎附势。

  中国央行周四(11日)拒绝就美国的决定置评。但从近几周外汇市场的走势来看,北京在汇率政策上一直按兵不动,等待美国财政部的决定。

  针对美国财政部的决定,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一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地区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出发,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

汇率制度。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还重申,中方在汇率制度改革方面已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
人民币汇率
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直接结果不过是美国政府与北京展开正式谈判。不过这可能同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报复性法案,国会议员们一直指责中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推动中国的出口。去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02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导致两国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尽管中国政府已表示力争实现汇率市场化,但目前为止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仍然紧密挂钩,人民币的波动受央行所控。

  虽然未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美国财政部在中国问题上的措辞却越发强硬。一位官员周四在中国表示,“我们并不认为有什么技术原因会导致中国无法向更灵活的汇率机制迈进。”

  这位美国官员也提到了中国近几年在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进展。他说,中国企业现在可以对冲外汇风险,银行间同业外汇交易的引入使得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近几周,在围绕美国财政部报告的不确定因素的笼罩下,人民币市场走势平淡。之前人民币汇率曾稳步盘升,令很多市场人士预计今年将升值3%-4%。不过到4月份升势停止,此后一直徘徊在1美元对人民币8元的重要心理关口之下。周四,人民币持平于1美元兑8.0042元。

  鉴于财政部本次报告尘埃落定,人民币的波动可能重新活跃起来。汇丰(HSBC)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几个交易日突破1美元兑8元关口并重拾升势,我们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但经济学家们表示,如果

人民币升值,将主要是为了顺应国内发展的需要,而非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基本上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走。

  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国经济学家梁红称,虽然美国财政部的决定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喘息空间,但为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中国急需将人民币升值。本币贬值将鼓励出口,并促使海外投资者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投入大量的投资及投机资金,从而刺激经济膨胀。

  梁红说,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贬值了3%,为经济带来了更多泡沫。有鉴于此,部分经济学家预计政府将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

  瑞银(UB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称,一次性的5%左右的升值是有可能的,之后可能还会稳步攀升。

  有迹象显示大量资金的涌入已给中国带来问题。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9%,显著低于3月份折合成年率2.5%的增幅。有些失控的银行贷款正在激发制造行业的投资热潮,在产能充沛的情况下,生产商越来越难以提价。

  上述美国财政部官员解释称,美国政府并不想让中国在一夜间将人民币大幅升值。政府有一个“现实的”预期,他说。“我们很实际,我们并不希望中国在短期甚至中期内变成澳大利亚或新西兰那样的市场”。两者均为自由外汇市场。

  他说,美国希望中国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美国政府并没有坚称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他说,财政部反对有关“中国的外汇制度是导致全球贸易失衡的罪魁祸首的说法。”

  事实上,即便某些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他们基本上认为这一举动将是循序渐进的。鲜有人预计中国会像某些美国政客期待的那样将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事实上,经济学家们在人民币重估本身能否收窄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问题上仍有分歧,不过部分经济学家指出,人民币走强将引发亚洲货币的广泛升值,从而改善美国在对亚洲地区的贸易逆差。

  (孙海琴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