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丰厚的企业派息将提振日本股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 19:14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日本5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允许企业自由设定派息时间及次数。有迹象表明,部分企业将如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公司一样,实行季度派息。分析师称,季度派息将提高持股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为市场吸引新资金,从而提振股价。

  综合外电5月2日报道,日本新的《公司法》于5月1日生效。新法规允许企业自由设定派息时间及次数。有迹象表明,部分企业将如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公司一样,实行季度派息。
而此前日本企业每年只能派息两次。

  分析师表示,此项变革将在两个方面给投资者带来裨益。首先,当然是派息间隔缩短。其次,季度派息将提高持股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为市场吸引新资金,从而提振股价。

  Nikko Citigroup驻东京的策略师Patrick Mohr表示,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股息收益率和股息分配率最低的市场之一,而现在情况有了转变。他预计,基于截至06年3月31日的05财年表现,日本上市公司有望为股东呈献创纪录的5.5万亿日圆(480亿美元)股息。它们在04财年的派息额为4.6万亿日圆,03财年为3.7万亿日圆。

  在日本经济长期滑坡的过程中,银行和其他战略投资者现金拮据,出售了手持业务合作伙伴的大量

股票,上市公司的股东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有鉴于此,近些年日本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吸引股东的举措,提高派息也在此之列。

  为了吸引新的投资者,避免被其他对手恶意收购,日本上市公司还采取了诸如回购股票、加强信息披露、改善公司治理等诸多举措。外商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受到鼓舞,纷纷买进股票,弥补了机构投资者撤出后的大量空缺。

  不过,日本的派息水平仍然落后于其他很多国家;日本投资者持有股票的目的主要是期待将来升值。东京证交所一部的上市公司05年平均股息收益率仅为0.98%,远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86%的水平。

  但从现在开始,季度派息将成为日本企业的一大亮点。分析师称,很多散户投资者或者退休、或者即将退休,早已表现出对定期派息的金融资产的偏爱。投资海外债券、支付月度派息的共同基金受到追捧。05年又有一系列共同基金锁定派息丰厚的股票,将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后一直胆战心惊的普通投资者找了回来。

  如果日央行(Bank of Japan)果然如人们所料,从06年晚些时候开始温和上调利率,那么新投资者的加入就会成为支撑日本股价上涨的重要力量。06年初以来日经225指数上涨了5.1%。05年该指数上涨了40%。

  纽约股票投资公司Clay Finlay的亚洲投资部负责人格雷戈里.琼斯(Gregory Jones)称,在目前市场反弹充分,如果日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股价就会摇摇欲坠,那么派息和股票回购将成为决定日本股价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至少在Riso Kyoiku身上得到了印证。该公司经营一个帮助学生准备考试的计划,叫做“把学校填满”。4月3日宣布将实行季度派息,次日其股价即上涨4.3%,4月3日至4月28日期间再涨43%。券商Nikko Cordial也宣布了季度派息,同样喜见股价上涨。光纤产品制造商Hoya也表示准备转向季度派息。

  电子零部件制造商Sumida的股东于3月份批准了从8月起实施季度派息的计划。除了希望更频繁地回馈投资者之外,该公司还力争通过季度派息减少股价波动。每次派息日前后,经常有投机者买进卖出,对股价造成了冲击。

  Sumida的公司治理负责人Hiroyoshi Mori称,希望公司的股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业绩。

  越来越多的公司有望如法炮制,只要投资者选对股票,必然会从派息政策的转变中大受裨益。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师Kathy Matsui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盯住股息分配率较低、同时又有丰厚现金的公司至关重要,她推荐的股票包括JSR、Komatsu、Shimamura和日东电工(Nitto Denko)。

  (龚山美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