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贷款利率表明中国政府将抑制过度信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10:47 世华财讯 | |||||||||
中国央行上调贷款利率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开端,表明中国政府可能坚持不懈地抑制过度信贷,但对解决人民币汇率难题不会有作用。 综合外电4月28日消息,中国央行27日采取了预料之中的货币紧缩举措,但其形式却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中国央行没有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也未对房地产等过热领域实施定量控制,而是调整了贷款利率,这种做法非常罕见。
中国人民银行27日宣布适度上调贷款利率,从28日起,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上调27个基点,至5.85%,这是自2004年10月以来首次上调贷款利率。 此次加息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开端,表明中国政府可能坚持不懈地抑制过度信贷,以及钢铁、水泥、房地产及其它领域的过度投资。中国最新经济数据偏高,出人意料。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2%,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2005年同期增长32.6%,贷款增长也在提速。 不过,就其本身而言,此次加息不太可能对其想要实现的目标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央行维持存款利率不变,商业银行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贷款发放力度,以坐享利差扩大的效益。 此次加息对于解决人民币汇率这一难题也不会有任何作用,自从2005年7月份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2.1%以后,人民币汇率一直陷于狭窄的官方波动区间之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加息可能带来相反的后果:尽管存款利率未作调整,应会促使投机者止步,但不断加息的环境,以及人民币继续走强的预期,将不可避免地吸引更多海外资金。 受限于汇率制度和不够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国必须应对外汇储备大量累积,以及银行贷款不明智地投向地方政府青睐项目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因素。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的短期前景意见不一,但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担心,一旦同时出现过多坏账,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硬着陆”。 此次加息的举措,是中国政府先发制人,以消除这种不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不过,这是中国18个月来首次使用加息手段,而美国已多次加息,这表明利率调整还不是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实际上,只要中国仍坚持其僵硬的汇率机制,利率调整就不可能成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中国要想获得其所需要的经济稳定,发展一个更为成熟的货币体系、以及大幅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吴耀明 实习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