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英国消费支出不尽人意 央行降息筹码增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4:16 世华财讯

  英国消费支出不尽人意,经济仍在以低于全产能的状态运转,但预计英央行在采取行动以前会首先搜集大量证据。

  综合外电4月27日报道,英国通货膨胀率正在下降,经济仍在以低于全产能的状态运转,这为央行降息增加了筹码。

  但对于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来说,如果要放弃对经济增长连续两年高于趋势水平的预期,则至少还需要一组令人失望的数据。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数据显示,英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增长0.6%,因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增速放缓。GDP增长率与2005年第四季度持平。英国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8%,低于市场预期。

  Investec驻英国经济学家David Page表示,他们预期疲软的经济增长最终将导致央行进一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预计央行在采取行动以前会首先搜集大量证据。

  未来一段时间,消费支出可能波动不定,并可能随近期

房价上涨而加速上升。这意味著零售数据可能难以说服英国央行立即放弃对GDP的最新预期。央行预计,英国2006年和2007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7%和3.1%,高于2.5%的趋势增长率。

  表面上看,第一季度GDP数据似乎平淡无奇,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背后意味无穷,这使得利率决策者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第一季度工业、农业和建筑业增幅自1998年初以来首次超过服务业,而服务业恰恰是推动英国经济连续13年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一季度零售额下降0.7%,非食品店零售额降幅尤为显著,这是消费热情减弱的一种迹象。在零售额影响下,英国服务业增长也放慢了脚步。

  家庭支出无疑受到了

能源及公共事业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普遍如此。消费者也开始偿还
信用卡
欠款,而不是延续近年来高透支高消费的局面,而且这种现象正变得日益频繁。另外,英国所得税和地方税款都在不断攀升。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外部委员Kate Barker周三在接受广播电台采访时承认,英国的个人可支配支出面临压力,而央行从各地区获取的信息也显示,消费开支确实有放缓的迹象。

  她也承认,英国的经济状况正令利率前景变得错综复杂。

  在回答当前4.5%的利率是否会被下调时,她表示该决定确实难下。

  实际上,作为英国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前经济学家的Barker已经暗示了她倾向于降息的立场。目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只有Stephen Nickell一人支持宽松政策,因而显得形单影只。况且,Nickell不久即将离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Nickell将在5月份投票后离职,而Barker此后估计也不会单独呼吁降息;即便她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她的观点也不足以改变英国央行内部委员们一贯的偏紧缩态度。在由9人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中,持紧缩立场的委员占绝大多数。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4位外部委员相比,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委员的加息倾向要强烈得多。外部委员中包括Barker和Nickell。

  最新公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和通货膨胀报告显示,英国央行坚信经济将在今年年底前回到高于趋势增长率的水平,因此央行或许希望维持利率不变。而且随著能源价格的再度飙升,央行观点或许不会因为通货膨胀率下降而改变。目前,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下降至1.8%,低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设定的2.0%的目标。

  但Page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经济增长如他们预期的那样继续低于趋势水平,那么英国将面临更大的反通货膨胀风险。

  在探讨英国经济时,消费支出前景仍是关键,但周三公布的GDP数据也颇值得关注,因为一贯支撑英国经济增长的生产行业(包括制造业和采矿业)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度增长。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Gordon Brown)一直希望消费支出能够摆脱英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角色,因此他在周三GDP数据公布后表示,GDP显示英国经济再次加速增长并日趋平衡。

  一些人认为,在停顿多年之后,重新焕发活力的英国工业将推动经济整体增长;然而,花旗集团(Citigroup)驻英国的经济学家Michael Saunders对深信这种理念的人提出了忠告。

  他指出,第一季度表现尤为强劲的英国工业可能只会带来短暂的库存增长,出口前景只有在英镑进一步走软的情况下才可能更光明。

  Saunders在报告中指出,英国GDP高于趋势水平的增长只有透过消费支出来实现,而这种增长是失衡的。除非英镑大幅走低,否则持续、均衡、强劲的增长目标将依然难以实现。

  (孙海琴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