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英国央行委员会一名成员因潜在利益冲突提前离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3:31 世华财讯

  英国央行宣布,MPC成员Lambert提前离职;Lambert承认,鉴于他准备接受英国工业联合会的的新任总干事一职,继续在MPC任职可能会带来利益冲突。

  综合外电3月24日报道,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简称MPC)至少有一次月度利率决策会议将缺少一名成员,因为Richard Lambert在距离其3年任期届满还差两个多月时突然辞职。

  就在英国财政部宣布美国学者David Blanchflower将接替另一位即将离任的MPC外部成员Stephen Nickell一天后,英国央行宣布同为MPC外部成员的Lambert将立刻离职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Nickell在MPC的6年任期将在5月底届满。

  随后公布的消息显示Lamber将成为企业游说组织英国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简称CBI)的新任总干事,接替将于6月底离任的Digby Jones爵士。

  在周三晚间与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进行讨论后,Lambert承认,鉴于他准备接受CBI的新职位,继续在MPC任职可能会带来利益冲突。

  英国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MPC运行的有关规定,即将离任的MPC成员必须接受3个月的“隔离期”,在此期间他们不能接受任何与利率决策有利益冲突的职位。声明称,Lambert和央行都认为,他的新职位确实会带来利益冲突。

  CBI经常对MPC的利率政策发表公开评论,企业团体通常希望降低利率,因为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需求。

  但Lambert的提前离任意味着至少在4月份的MPC会议上,出席成员会减少到8人。如果届时MPC的意见分歧正好对半开,默文?金的一票将具有决定意义。

  MPC的四位不直接为英国央行工作的外部成员由英国财政大臣布朗(Gordon Brown)负责任命。因此英国

财政部必须寻找一位新的MPC成员来填补Lambert离开留下的空缺,可能在其尚未作好准备前就得行动。就在英国央行宣布Lambert提前离职前不久,英国财政部刚刚表示过,Lambert将留任至5月份。

  Lambert在证实其获得新任命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获得MPC的第二个任期,但在上周末决定接受CBI的职位。

  他还证实,他在参加3月8日和9日的MPC利率决策会议时就已开始为CBI总干事的职位作准备,因此,可能早在那时就已存在利益冲突风险了。

  当时,Lambert与多数人意见一致,投票支持将利率维持在4.5%的水平。

  Lambert于2003年被任命为MPC成员,当时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尽管他曾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从事了长达十年的编辑工作,但他缺乏正规的经济方面背景,而许多观察人士认为,这是成为MPC成员的必要条件。

  其他反对这项任命的批评人士认为,Lambert与布朗的关系过于密切,尤其是和布朗当时的首席顾问Ed Balls。在投身政界前,Balls曾作为《金融时报》的主要记者,在Lambert手下工作。

  尽管MPC成员由财政大臣任命,但MPC成员应该对利率作出自己独立的决策。Lambert在MPC的投票特点表明,他从不认为有义务支持降息,尽管降息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短期内使政府的日子更好过些。

  实事上,Lambert支持MPC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期间5次加息的决定,而当时正值大选临近。这次大选最终在2005年5月举行。

  不过,反对党继续呼吁对MPC成员的任命体制进行改革。

  MPC在1998年2月和3月一名成员缺席情况下举行的两次会议上都出现意见分歧对半开的局面。两次会议上都出现加息和维持利率不变两种意见,当时的央行行长Eddie George投出了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性一票。

  实际上,在1998年6月前,MPC一直没有完整的拥有过9位成员,在部分时期,甚至只有7名成员。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