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日央行面临重大政策转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0:05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最新公布的CPI数据为日本已经摆脱通缩局面的判断再添有利佐证,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对日央行会把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定在06年4月底以前的预期提前。但在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问题上,日本内部仍存在着一定分歧。日央行即将于3月9日宣布政策决议,届时,日本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被正式宣布终结将会见分晓。

  据中华工商时报3月8日报道,7年前,日本经济陷入通缩。为了刺激经济复苏,5年
前,日央行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定量超宽松货币政策,将其短期利率目标维持在零的水平,并开始向金融系统注入数十万亿的庞大资金。日央行表示,如果日本核心消费者物价(CPI)的同比增长率能够稳定在零或零以上,它将结束实施刺激性货币政策。

  近来,随着日本经济逐步复苏并已连续4年实现经济增长,多数经济学家纷纷做出预期,日央行会把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定在06年4月底以前。而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日本06年1月份核心CPI出现了8年来的最高升幅,这一结果为外界关于日本已经摆脱通缩局面的判断再添有利佐证,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对日央行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有所提前。

  3月3日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1月份核心CPI比去年同期增长0.5%,远高于05年12月和11月的0.1%增长幅度,创8年来最大增幅,同时也创1998年4月以来首次连续3个月增长。另外,1月份薪酬水平连续第5个月攀升,这也是8年来上涨势头最长的一次。而稍早时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日本的工业产出达到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失业率呈现连续第3年下降,减少到4.4%;东京

股票交易所的平均股票价格上升了4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5.5%。种种数据和表象让很多经济观察人士对于日央行改变货币政策的预期有所提前。他们越来越坚信,日本经济已经摆脱了长达七年的通缩期,日央行改变货币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

  但目前日本仍保持着重大政策转向前的最后谨慎。上月末,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曾经暗示,日本经济已摆脱通缩,认为根据目前的日本经济景象,日本银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束刺激性货币政策。但在经济财政大臣发表讲话的第二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随后便发表了另一番相矛盾的言论。他明确指出,目前日本经济仍未摆脱通缩,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仍正齐心协力试图摆脱这种局面。即使是核心CPI出现8年来最高升幅的数据公布以后,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仍在强调他不确定日本是否已摆脱通缩,并暗示央行改变政策的步伐不宜过急。这显示着,在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问题上,日本内部仍然存在着一定分歧。事实上,出现这种分歧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一决策时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将至关重要:如果决断过早的话,可能就会扼杀经济复苏的态势,而如果过晚,就可能引发通胀。

  分析人士对于究竟何时终结现有货币政策也看法不一。一些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核心CPI的明显回升,预示着改变货币政策的先决条件已经实现,本周就应该可以看到货币政策的改变。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谷垣祯一的谨慎言论令本周内货币政策改变的预期变得不明朗。

  外电认为,日本银行的政策转向不仅会对日本经济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会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波澜。因为自日本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以来,日本投资者已经将资金投到全球其他地区的债券和货币市场上。一旦利率上升,日本的资金势必会出现回流,这样一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会出现浮动,日本乃至全球的股市会因此而大受波及。如何避免这种对股市的震荡效应,对于日本央行将是一个挑战。分析人士大多认为,在改变货币政策的步骤上,日本央行应该不会立即加息,而会循序渐进,从减少注资开始。事实上,关于加息不当拖累经济,这在以往曾经有过一些教训和代价。1994年,美联储曾经仓促展开连续加息行动,最终拖累债市出现暴跌。2000年,日本央行将利率由零上调至0.25%,日本股市受到拖累,最终日央行不得不再次减息。

  日央行也曾表示,在结束宽松货币政策后,将依然把利率维持在低水平,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将

利率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一些分析师相信,在06年年底之前,日央行可能会做出加息举动。

  日央行3月8日开始召开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并将于3月9日宣布会议结果,届时,日本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被正式宣布终结将会见分晓。

  (龚山美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