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美和欧洲外汇市场人士预计日圆上涨可能性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19:46 世华财讯

  美国和欧洲外汇市场人士预计日央行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日本利率会立即上扬,因此即使调整政策日圆上涨可能性也不大。

  综合外电3月8日报道,即使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周四(9日)投票决定结束日本已实施5年之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日圆汇率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抑制日圆上涨的原因在于,美国和欧洲外汇市场人士预计,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意味著
日本利率会立即上扬。

  同样,日本投资者还在继续积极地买入美元和其他海外资产,在此同时卖出日圆。

  分析师认为,在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之后,美元非但不会再度深幅下挫,反而可能会在115-119日圆区间徘徊,直至夏初。

  一位与日本央行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1个月以前在央行开始认真考虑放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之际,央行官员主要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此举可能导致日圆

汇率飙升。

  但由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引起的日圆买盘似乎已经见顶,从而令美元本周得以反弹至117日圆上方。电子交易系统显示,格林威治时间08:08,美元兑117.58日圆。

  分析师指出,美元反弹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的外汇市场人士越来越意识到,即使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可能也会将利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幅息差不会因此改变。

  三菱东京UFJ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外汇分析师Kikuko Takeda称,海外投资者对于日本央行政策调整的影响理解得越准确,他们就越会发现日圆不具吸引力;目前认为美、日之间的大幅息差将支撑美元走强的观点已再度占据上风。

  短期利率可能小幅升至0.1%。确实,看起来在当前货币政策架构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肯定会继续保持极低的利率水平。在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下,日本央行向货币市场注入大量过剩流动资金,有效地将利率保持在零水平。

  日本央行一直表示,在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后,隔夜拆款利率仍将保持在0.1%水平之下。分析师预计,隔夜拆款利率将成为央行新的政策目标。日本央行同样可能继续当前每月买入1.2万亿日圆2年-20年期日本国债的做法,这种做法具有通过增加债券总体需求而降低长期利率的功效。

  实际上,瑞穗实业银行(Mizuho Corporate bank)外汇业务高级副总裁Mamoru Arai认为,在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他表示,日本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是今年以来也一直在稳步增加他们对于高收益率海外资产的投资。

  行业预估数据显示,1月份日本散户投资者持有的投资高息海外产品的信托基金总额达7,000亿日圆,高于2005年月均5,500亿日圆的水平。

  一些交易员表示,加之其他投资也稳步流出日圆资产,这都有效地帮助美元上周止跌于115.4000-115.7000日圆区间,并帮助海外投资者认清,在日本央行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情况可能会和他们最初设想的有些出入。

  某欧洲银行驻东京的一位交易员称,在他们的大量美元抛单被日本投资者锲而不舍地吃进之时,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息差因素仍将发挥重要影响。

  尽管如此,一些交易员仍认为,日本央行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再度招致美元/日圆遭遇严重抛压。他们指出,若在日本央行决定结束当前政策后长期利率出乎意料地大幅上扬,市场人士可能会开始大量抛售美元、买进日圆。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外汇高级经理Minoru Shioiri称,若基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向上突破1.7%,就可能导致日圆再度走强。他表示,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日本长期利率走高和日圆走强之间存在相当强劲的正相关关系。他认为美元近期有望向112日圆走低。

  但多数债市交易员认为,只要日本央行所为不出所料,长期利率就不大可能升至如此高的水平。一些交易员表示,长期收益率甚至可能在交易员因预期得到证实而买入国债之后下跌。基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周四约为1.600%。

  北京时间19:45,美元兑日圆(资讯 论坛)报117.88。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