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日本国债22日收盘涨跌互见(更新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16:28 世华财讯

  注:本次更新出现在文章第4段至第9段

  [世华财讯]日本国债22日收盘涨跌互见,走势震荡;国债期货下跌,因早盘买进国债期货和中期国债现货的投资者在午盘反手作空。主力10年期日本国债期货合约6个交易日以来首次收盘走低,跌0.14,至136.68,盘中曾升至137.08的高点。

  综合外电2月22日报道,日本国债22日收盘涨跌互见,走势震荡;由于早盘买进国债期货和中期国债现货的投资者在午盘反手作空,导致国债期货价格走低,国债现货收益率摆脱盘中低点。

  主力10年期日本国债期货合约6个交易日以来首次收盘走低,跌0.14,至136.68,本交易日早些时候该期货价格一度涨至137.08的盘中高点。基准10年期国债现货收益率跌0.5个基点,至1.515%,此前一度跌至1.5%下方,为1月26日跌至1.495%以来首次跌破1.5%水平。5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0.955%,收盘持平于0.975%。

  交易员称,日央行在后市直接购买日本国债的操作出现了极为罕见的认购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日本国债市场走势发生转变的部分原因,因为上述现象意味着,受超长期日本国债需求逐渐增长的推动,日本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可能会再次趋平。

  日本国债期货本日开盘走高,因非日本投资者、交易商及退休基金继续买进国债期货及中期日本国债,同时卖出20年期日本国债,上述操作的目的是对上周增持的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走平的头寸进行平仓。

  但这些市场参与者随后改变交易方向,开始抛售日本国债期货及5年期日本国债,因日央行此前买进3,000亿日圆日本国债的操作仅获得了各银行出售的2,302亿日圆的国债。日央行称,这是自1996年9月26日以来该行直接买进日本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首次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也是自02年11月份该行将月度直接购买日本国债的数额增至目前1.2万亿日圆以来首次出现这种状况。

  大和

证券SMBC株式会社(Daiwa Securities SMBC Co.)的首席债券策略师Hidenori Suezawa表示,今日日央行购买日本国债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是由近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大幅波动造成的。交易员已提前对此作出了反应,因为他们预计日央行买进日本国债的价格不会很高。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日本国债部门的首席策略师Makoto Yamashita表示,日央行原本可能是计划买进超长期日本国债,因为受投资者对导致收益率曲线走平的头寸进行平仓的影响,超长期日本国债的价格已跌至较低水平,但交易商不愿在较低的价位上抛出手中的超长期国债,因为他们预计,在临近月底时,投资者对此类国债的需求将出现增长。

  这些交易商可能认为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本周快速趋陡只是暂时现象,并可能会在某个时间出现反转,而日央行22日直接买进日本国债的操作发生认购不足的现象就反映了这种观点。Yamashita表示,这就导致本周及22日前市为对促使收益率曲线走平的头寸进行平仓而买进5年期日本国债及国债期货的投资者在后市改变了操作方向,转而纷纷抛售国债期货和5年期国债,并买进了10年期及20年期的日本国债。

  以下是格林威治时间06:00左右日本国债价格一览:

  ----------------------------

  交易所 交割月份合约名称报价涨跌

  TFX2006年12月3个月期欧洲日圆99.490持平

  SGX2006年12月3个月期欧洲日圆99.495+0.005

  TSE2006年3月10年期日本国债期货136.68-0.14

  SGX2006年3月10年期日本国债期货136.67-0.16

  ----------------------------

  注:TFX指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

  SGX指新加坡交易所;

  TSE指东京证券交易所。

  (龚山美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