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联储在消除货币政策适应性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更新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2:36 世华财讯

  注:本次更新出现在文章第七段至文末

  [世华财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5日表示,美联储在消除政策适应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称强劲的需求可能导致物价上行风险。

  综合外电2月15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主席本
?伯南克(Ben Bernanke)15日表示,消除政策适应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另一方面,强劲的需求将可能导致物价面临上行压力。

  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他对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的委员们表示,最新公布的就业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经济仍在增长的轨道上。

  尽管长期通货膨胀预期显然得到了“有力控制”,这是好消息,但伯南克同时在事先准备好的证词中警告称,随著总体需求显现出强劲的动能,产值将可能会偏离可持续性轨道,从而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率在缺少抵消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进一步面临上行压力。

  半年一次的国会作证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这是伯南克在2月1日就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以来的首次公开讲话,而且也是因为证词不是个别委员的观点,而是代表整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一致观点。

  证词包括联邦储备委员会对美国经济主要趋势的预期。联邦储备委员会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5%左右,处于先前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预期区间3.25%-3.5%的高端。预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3.5%。

  联邦储备委员会还预计潜在通货膨胀率(按照核心个人消费支出计算),今年约为2%,处于其适度区间的高端。央行还预计2007年通货膨胀率将在1.75%-2%区间内。

  2004年中以来,Fed已连续14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4.5%。华尔街分析师预计,在3月27日至28日的将由伯南克首次主持的FOMC会议上,Fed将再次加息25个基点。对于此后Fed是维持4.75%的利率不变、还是进一步将利率提高至5%或5%以上,市场预期存在分歧。

  事实上,FOMC最近于1月31日发布的政策声明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紧缩。上述措辞较12月声明缓和许多,Fed当时表示,仍需进一步有节制地紧缩货币政策。

  伯南克表示,他同意Fed 1月发布的会后声明。

  分析师表示,FOMC措辞的变化给了伯南克以更大的灵活性,说明货币政策将越来越倚重于未来将发布的经济数据。下次会议前,Fed还有逾6周的经济数据需要消化。

  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Fed可能需要更激进些。美国1月失业率跌至4.7%的近5年低点,上月零售额增长2.3%表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季度增长速度可能高于5%,远高于在不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前提下3.25%至3.5%的增长上限。

  FOMC 1月声明同时表示,资源利用率可能增加以及

能源价格的居高不下有可能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伯南克15日重申了上述观点,他表示,当前美国经济的资源利用率水平似乎相对较高。

  然而伯南克补充说,经济中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与通货膨胀有关,他以

房地产和能源价格的下行风险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虽然伯南克预计房地产市场可能温和走软,但他称,美国房地产市场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Fed将继续对该行业加以密切关注。伯南克表示,物业套现贷款增长放缓可能导致个人储蓄增加、消费下降,且幅度均超出当前的预期。

  伯南克表示,能源价格上涨可能给非能源商品和服务消费带来负面影响。

  2005年,美国个人储蓄率下降至数十年来低点,伯南克表示,他预计储蓄率将从最近低位上升。

  伯南克乐观地认为,商业投资的增加可能会抵消房地产市场回软的影响,他称,总体来讲,有利的商业环境应会推动资本投资继续增长。

  伯南克同时对上年官方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几乎没有变动的现象进行了评论。伯南克将此归因于更具前瞻性的因素,如低通货膨胀预期,及相对于投资而言全球储蓄的过剩。

  伯南克承诺,将以前任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政策思路维持政策的连续性。

  (孙海琴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