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考虑设立未来政策指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9:21 世华财讯

  消息人士称,日央行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满足,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将继续讨论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选用何种指标来引导人们的货币政策预期。

  综合外电2月9日报道,市场普遍认为日央行(Bank of Japan)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月9日仍将维持定量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但日央行将利用2月8日开始的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
继续为将来真正调整货币政策作出准备。由于日央行目前仍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货币政策委员会将探讨提高政策透明度的方法,如像美联储(Fed)一样巧妙措辞,以向市场传达央行意图,或像部分政府官员希望看到的那样制定具体的量化通胀目标。

  鉴于目前消费者物价不断上升的形势,分析师表示,央行最早可能于下个月采取行动。

  一位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称,日央行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满足,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将继续讨论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选用何种指标来引导人们的货币政策预期。

  基于日央行将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直至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按年升幅持稳于零或零上方的承诺,市场到目前为止已估计出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大体期限。通过推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央行使市场流动资金保持在非常充裕的水平。

  但随着CPI开始上升,且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渐渐在望,日本央行官员正在探寻用以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新途径。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资深策略师Atsushi Tada称,这种指标必须有助于防止2年期?5年期等短期日本国债价格起伏不定,这些国债对央行的政策变动非常敏感。

  Tada表示,目前市场注意力依然集中于央行将为未来政策选用何种指标,然而,行长福井俊彦(Toshihiko Fukui)在本周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不可能给出具体计划。

  日央行副行长武藤敏郎(Toshiro Muto)上周曾表示,使用前瞻性措辞或某种量化的通胀数据是否恰当仍有待探讨。但就通胀目标而言,就有许多因素需要讨论。他补充称,尤其是很难确定理想的通胀率。

  央行行长福井俊彦过去针对采用通胀目标发表意见时也出言谨慎,并曾作出表示,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保持灵活性至关重要。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称,货币政策委员会大多数委员也认同这一观点。

  尽管如此,日央行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该话题。12月15-16日会议纪要显示,至少有一位委员赞成确立某种通胀率参考指标。一位委员称,日央行应考虑设定一个理想的通胀率目标,从而为未来的经济预期提供基准。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政调会长中川秀直(Hidenao Nakagawa)建议政府与央行就在物价开始回升时设定2%的CPI目标等事宜签订一项政策协议,自民党内货币政策小组也持有相似观点。

  部分政府官员要求央行不要急于结束宽松政策,并指出,尽管CPI小幅上升,日本经济还未完全战胜通缩。然而,尽管面临着政治压力,且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未来货币政策上也缺少共识,日央行仍越来越相信不久将能够结束现行政策。

  日央行为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设定了3个条件:即核心CPI按年升幅必须持稳于零或零上方,9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必须有大多数认为CPI不会再度回落,整体经济及物价形势必须支持政策变动。

  日本05年12月份核心CPI较上年同期上升0.1%,05年11月份升幅也为0.1%。这是该指数近8年来首次连续2个月上升。此外,日本央行同时预计,06年第一季度,核心CPI将较上年同期上升0.4%或0.5%,因对价格造成压力的特殊因素减少。

  另一位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称,未来物价下降的可能性在逐渐降低,若核心CPI升幅扩大,政府官员很难再说日本仍处于温和通缩当中。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