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经济增长加速亚洲货币蓄势走强 日圆反弹加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12:58 世华财讯

  06年初,日圆从05年的大跌中反弹,韩圆、新台币及其他亚洲货币均告上扬。受中国将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日本即即将结束其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对亚洲经济增长加速的乐观预期吸引外资涌及亚洲股市等因素支撑,日圆可能加速反弹,当前有关亚洲货币走强的猜测也有望进一步升温。

  综合外电1月12日报道,原本预计在05年出现的亚洲货币大幅走强行情似乎终于来临
了。亚洲货币走强成为06年年初外汇市场的热门话题,日圆从05年的大跌中反弹,韩圆、新台币及其他亚洲货币均告上扬。

  一年前,关于亚洲货币走强的焦点紧紧围绕着有关中国将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但在中国于05年7月下旬仅仅将

人民币汇率上调2.1%,而随后只是允许人民币小幅、缓慢爬升之后,上述预期开始减弱,亚洲货币的强势也随之失去动力。不过,这次情况有所不同,除了
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之外,其他因素也将支撑亚洲货币,例如,亚洲地区股市走强;美联储(Fed)即将结束加息周期导致美元全线走软。

  过去几周内日圆的上涨最为引人注目。美元兑日圆较05年12月5日的高点121.40日圆下跌了逾7日圆,自06年1月1日以来也下跌了3.2%。12日格林威治时间04:48,美元兑114.07日圆。

  总部位于纽约的咨询机构Medley Global Advisors首席执行长Sassan Ghahramani称,日圆受益于投资者继续解除日圆空头头寸,另外,日央行(Bank of Japan)似乎即将结束其超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提振日圆。

  作为融资套利交易的一部分,投资者在05年建立了大量的日圆空头头寸。投资者以低成本借入某种货币,抛出后,再投资于高收益的金融工具,这种方式称为融资套利交易。

  花旗集团(Citigroup)驻纽约的外汇策略师Jeffrey Young在1月6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日圆兑

美元汇率仍过度低估。他说,在过去的类似情况下,当日圆由于诸如融资套利交易等金融因素而非经济表现的影响走软的话,日圆将很快回调并基本上独立于基本面。同样的情况可能再次发生。

  Young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融资套利交易快速消失的可能性将增大。

  进入到06年,市场普遍预期为尽管Fed今年将结束加息周期,但前几个月Fed可能继续加息,这将使美元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强势。预计这种预期对美元/日圆尤为适用,日本执政党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官员对央行施压,要求央行继续执行超宽松货币政策。自民党的高级议员们正寻求对央行制定正式的通胀和经济名义增长目标。日本政府也对央行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计划发出了否定的声音。

  尽管如此,由于05年12月13日Fed会议纪要进一步增强了有关美国货币政策正接近中性水平的观点,暗示加息周期即将结束,因此美元已全面承压。

  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Sadakazu Tanigaki)1月9日对央行可能紧缩货币政策的态度似乎更趋温和。他重申了目前日本经济仍处于温和通缩当中的观点,并表示,央行在政策方面应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但他同时指出,通缩可能在今后几个月内得以克服。

  谷垣祯一还软化了政府对央行的一些压力。他表示,自民党内部对是否需要对央行制定政策目标存在不同观点,目前还没有达成最终结论。

  如果日本政府对紧缩政策的担忧确实正在减弱,那么央行就更容易在4月1日开始的新的财政年度中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使央行在随后一段时间内保持零利率政策,紧缩政策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也可能帮助提振日圆的反弹。

  在日圆走强的同时,其他亚洲货币也出现上扬。本周,据称韩国央行入市干预阻止韩圆的继续走强,此前韩圆1月9日创出8年来的最高水平。06年迄今为止,美元兑韩圆已下跌2.3%,自05年12月初以来该汇率累计下跌5.1%。

  近期走高的亚洲货币还有泰铢、新台币、新加坡元和印尼盾。投资者在避险意识普遍较低的环境下对收益率的持续追求和亚洲地区股市上涨,为这些亚洲货币提供了额外的上行动力。

  然而,能否使亚洲货币近期呈现的涨势演变为长期上行趋势,关键仍取决于中国政府。尽管中国在7月21日重估人民币汇率后,日圆和其他亚洲货币仅短暂上扬,但多数分析师相信,人民币进一步的大幅升值将带动更多的亚洲货币上涨。人民币升值将削弱亚洲各国央行为降低本国货币汇率而入市干预的动力,并可能鼓励市场买入受惠于人民币升值的亚洲货币。

  如果同时发生日本紧缩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的情况,则日圆可能加速反弹,当前有关亚洲货币走强的猜测也有望进一步升温。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