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将制定通货膨胀目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1:40 世华财讯 | |||||||||
虽然日本央行一直回避采取具体通货膨胀率目标的做法,但目前的政治压力可能会迫使其做出让步,故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预计,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在2006年的前几个月中上升,央行将宣布一个宽松的通货膨胀目标。 综合外电12月29日报道,由于日本物价已经不再大幅下跌,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采取新的货币政策的时间正在临近。
制定一个适当的货币政策──即央行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规定──对日本经济的继续增长至关重要。日本央行过去20年里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 低利率导致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的资产泡沫。经济学家称,后来日本央行决定迅速打破泡沫,又导致了1993年的衰退。在央行2000年暂时放弃零利率政策后,它又被指责为导致物价下跌,阻碍经济增长的罪魁祸首。 自2001年以来,日本央行采取了“超宽松”的政策,这是为阻止物价下跌而特别制定的应急方案。日本央行再次实行了隔夜拆款利率为零的政策,鼓励借贷,并在被称为定量宽松的政策中向银行注入流动资金,鼓励银行多发贷款。 日本央行曾表示,一旦价格停止下跌,就将放弃这一政策。但央行官员一直没有明确表示,央行下一步将采取何种措施。 而央行政策的改变将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长期利率的基准指标──现为1.5%左右。基于对通货膨胀率和央行政策的预期,经济学家预计,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在明年升至1.75%至2.4%。 目前,日本领导人对货币政策也存在不同看法,因为该国的物价似乎已经停止了下跌。周二,政府宣布11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包括波动较大的新鲜食品的价格──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经济学家表示,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很有可能进一步走高,即使出现下跌也仅是暂时的。 如果物价不再下跌,将有利于经济增长。不过,这仍会令企业和投资者对未来充满疑虑。央行曾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确保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持续保持高于零的水平。还不清楚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央行下一步会有何举措。 多数争论都同设定具体通货膨胀率目标有关,就像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目前的做法一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也可能在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任内采取这一措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级经济学家竹广佐都(Takehiro Sato)说,需要为货币政策制定一个目标,以使人们了解央行正在做些什么。 迄今为止,央行一直回避采取具体通货膨胀率目标的做法,担心此类承诺将会降低预防下一次资产泡沫的灵活性:如果为了达到消费者价格指数目标而要不断调整政策,那就无法在需要遏制资产价格时采取紧缩政策。 鉴于央行此前的举措,日本的政治家不相信央行能够实现温和的物价增长──经济学家认为这将为企业经营创造最适当的环境。执政的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议员不断要求制定通货膨胀率目标,或是包括物价涨幅在内的经济增长目标。此类目标将安抚企业和金融市场:日本不会冒险采取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的政策。 许多经济学家都站到了政治家这边。摩根士丹利的竹广佐都说,同在执行货币政策方面深受敬重的Fed不同,日本央行由于其过去的行为而没有得到市场的信任,因此需要制定目标进行约束。他说,日本央行过去的政策表现不佳。由于央行缺乏信誉,如果没有目标,人们就会担忧未来的货币政策预期。 无论日本央行本身的想法如何,目前的政治压力都会迫使其做出让步。日本央行的两位副行长之一武藤敏郎(Toshiro Muto)最近表示,可能会采取某种形式的价格目标。在《日本经济新闻》(Nihon Keizai Shimbun)周二刊载的对他的采访中,他说在结束了定量宽松的政策后,央行需要新的政策指导,但这仍将取决于对此类路线图是否应包含某种形式的定量目标的辩论结果。 因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预计,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在2006年的前几个月中上升,央行将宣布一个宽松的通货膨胀目标。即使其中不包括具体的数字──比如象英国央行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这至少也能表明对价格上涨的愿望。 日兴花旗(Nikko Citigroup)的首席经济学家Kiichi Murashima说,央行自身除了结束定量宽松政策外,不希望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政治压力不断加大,目前的问题将是通货膨胀目标的力度如何。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