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年东盟峰会─互信是基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02:41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ThomsonFX称,2005年12月12日,第11次东盟首脑会议、第9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以及首届东亚峰会(10+6)等系列峰会开始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陆续举行。这次东盟峰会的主题是“一个视野、一个身份、和一个社区“。

  一.会议盛况空前

  根据在此前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声明达成的共识,在本次东盟峰会之後将随即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这使得今年的东盟系列峰会与往年相比有著显著不同。舆论认为,东亚峰将成为一个从更广义上就与东亚以及其他地区和全球事务有关的战略问题进行对话的论坛,将会集中讨论如国际恐怖主义、能源、传染性疾病、可持续发展、扶贫等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会议结束时有望通过吉隆坡宣言。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领导人将与会,即形成所谓“10+6机制”。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加入体现了东盟越来越重要的区域作用。12月10日,澳大利亚外长唐纳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从而为澳大利亚参加首届东亚峰会铺平道路。此外,俄罗斯也在申请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体现了东盟的开放性和该地区国家越来预期强的自信心。

  2005年,亚洲国家经济继续增长,整个地区全年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5%。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从全球经济的增长中获得了好处,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同时,区域内贸易继续增长,特别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中国已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努力在2010年前最後完成他们之间的贸易协议,中国方面已承诺在两年的时间里,在棘手的农产品贸易问题上取得进展。而日本也在积极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这也为东亚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东盟系列峰会为与会国家领导人提供了交换看法、探讨合作的平台。包括中国及其他与会国无不对此次系列会议寄予很大期望。但是分析人士指出,会议能否真正在推动与会国之间的合作、促进亚洲崛起上有所作为,要取决于能否很好地解决互信问题。

  二.互信是合作基础

  日本是首届东亚峰会的最早发起国,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准备在出席首届东亚峰会期间倡议建立“东亚共同体”,这显然旨在推动日本在今後的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日本领导人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亚洲国家和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东盟系列峰会“求和平、促发展”的气氛,因此遭到了其他与会国的冷遇,原定在9日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议已经取消。中国外交部官员也表示,在今年的东盟系列会议上,中日领导人“不可能”举行双边会晤。

  在东盟影响力扩大的同时,东盟峰会参与国的不同利益分歧也为东盟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前马来西亚政府总理马哈蒂尔抨击有关邀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参加东盟峰会的开幕仪式的决定。马哈蒂尔表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亚洲。他指责说,作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助理警长,澳大利亚只会争取美国的利益,而不会是亚洲的利益。

  而此前,澳大利亚曾拒绝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使得它失去差点参加东盟峰会的机会。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曾经表示,澳大利亚为消灭恐怖分子的威胁,有权采取先发制人的越境军事打击。此言使东盟国家感到气愤。

  此外,与欧盟相比,东盟国家在劳动力和商业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几乎处于空白境地。由于东盟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不同、存在领土争议,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竞争性,因此各国利益关系远较有著普遍共同信仰的欧洲大陆要复杂。而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才是区域联盟发挥协同效应的最重要因素,只要东盟国家不肯更大程度地放弃主权的话,东盟仍将是纸上谈兵。

  在经济问题上,此次峰会也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油价引起的通货膨胀以及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了今年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并可能在明年继续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亚洲国家经济面临的另外一个威胁是

禽流感疫情。到目前为止,有关专家认为禽流感对亚洲国家整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小。但亚行专家指出,禽流感疫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将给亚洲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从上面分析可知,目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存在钗h棘手问题,最根本的是信任问题。互信是合作的基础。只有与会各国领导人真正体现出诚意,拿出实际行动,东亚峰会才会拥有光明的前景。

  此届东盟峰会的隆重召开和首届东亚峰会的举行表明,东亚国家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在今後的发展中求得共赢。东亚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本来就举世瞩目。此次参加东亚峰会的16国人口超过30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亚峰会的出现是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亚洲在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梁飙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