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通胀率下降无碍美联储继续加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1:40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虽然数据显示美国通胀率在6月份继续下降,但由于某些经济领域的物价上涨压力正在增大,能源价格上涨对此的推动尤其显著,再加上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这些都足以确保美联储继续沿着加息的道路走下去。

  综合外电7月15日报道,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增幅在6月份继续下降,不过多数经济学家依然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没有什么理由停止加息的步
伐。

  分析师们声称,经济增长状况良好,再加上有迹象显示物价上涨压力在未来几个月的某个时候可能再度加大,这些都意味着,有关Fed在今年余下时间内仍会有几次每次25个基点的加息行动这一预期,不会因14日公布的物价报告而有什么改变。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Brothers)驻纽约的经济学家德鲁.马图斯(DrewMatus)说:总的来说,Fed承受的加息压力因这一通货膨胀数据而有所减轻,但并不认为Fed的加息周期会因此缩短。

  美国政府宣布,6月份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上涨,而此前人们预计该指数6月份将上涨0.2%。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通货膨胀压力的最主要指标。6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了0.1%,而人们此前预计的增幅是0.2%。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各成份指标中,也几乎没有哪一项在6月份有显著的上涨。人们持续担心的能源价格在6月份上涨了0.1%,而服装价格则下降了0.7%。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总体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年早些时候一度加速增大后,最近已经降了下来。6月份的总体价格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而5月份和4月份总体价格水平较上年同期的增幅分别为2.8%和3.5%。

  鉴于总体通货膨胀率的不断降低,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Fed不断加息究竟要实现什么目的。加息通常是为了消除或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如果通货膨胀压力呈现下降,Fed是否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毕竟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年底前将从目前的3.25%上调至4%。

  分析师们说,Fed提高短期利率的原因是,Fed的政策制定者们担心目前的经济增长强度足以在今后产生物价上涨压力。而这些压力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预先得到化解。

  事实上,美国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是与当月抢眼的零售数据一道公布的。6月份的零售额跃升了1.7%,大大高于预期,如不包括汽车销售额,则零售额增幅为0.7%,而5月份这一零售额的增幅为零。

  虽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并不是因为6月份的零售数据才改变其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的,但该公司还是表示,这一数据加强了它对自己新预期值的信心。CSFB现在预计,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会达到3.9%,它此前的预期值为3.2%。其他经济学家则认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更高。预测人士普遍认为,从第二季度的增长情况看,增速至少不会落后于长期增长趋势。

  预测公司Naroff EconomicAdvisors的约尔书.纳罗夫(JoelNaroff)说,如果你处在Fed的位置,你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也不会太担心,你担心的很可能是未来的通货膨胀局面。某些经济领域的物价上涨压力显然正在增大,能源价格上涨对此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再加上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这些都足以确保Fed将继续沿着加息的道路走下去。

  纳罗夫说,Fed因继续加息而使经济增长受到扼杀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因货币政策而立刻使经济增长偏离轨道的几率很小。

  显然,从Fed最近发表的评论中看不出它近期内有停止加息的迹象。几位Fed官员最近几天已经指出,逐步加息仍然是目前的既定政策。Fed官员们在其最近一次政策会议上指出,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增大”,观察人士认为这显示Fed官员们对通货膨胀的立场更趋强硬。

  定于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20日到国会作证前发布的主要经济数据现在都已面世,届时格林斯潘将向国会通报Fed的最新经济预测,并提供Fed对美国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前景的正式看法。许多分析师都说,如果Fed要对其目前的政策取向作出重大修正,格林斯潘将利用这一机会表明这一点。

  (贾宝红 编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