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央行停发3年期票据可能表明热钱流入放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 01:00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中国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中没有发售3年期票据,可能表明大批投机资金流入中国的势头有所放缓。

  综合外电6月3日报道,本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没有发售3年期票据,这是央行自2月中旬以来首次在每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没有进行3年期票据的发售。央行并未对此作出解释。

  在央行2004年12月首次推出3年期票据时,市场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吸收为押注人民币升值而流入中国的大量美元。而此前,央行还从未发售过1年期以上的票据。

  因此,央行本周决定暂停发售3年期票据,可能表明央行不再受到如此大量的热钱流入的困扰,转而认为可再次完全依靠发售短期票据来降低成本。

  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合资基金投资公司的债券分析师表示,与2004年第四季度相比,央行目前在资金流入方面面临的压力肯定有所减轻。

  目前尚不清楚下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是否会恢复3年期票据的发售。但是如果下周三(8日)央行仍没有发售3年期票据或者发售的额度较小(例如,低于人民币150亿元),市场则更有理由相信央行不必再像几个月以前那样积极地吸收流入中国的热钱。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6,591亿美元。该数据似乎为上述结论提供了支持。

  在2004年中期前后,中国外汇储备的月增幅为150亿美元左右。但随着2004年第四季度市场对人民币将很快重新估值的预期不断加大,该季度的月增幅跃升至250亿美元以上,2004年12月甚至达到最高水平360亿美元,也由此推动央行在同月推出了3年期票据的发行。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的月增幅回落到200亿美元以下。从3月开始,若月增幅继续维持在该水平或进一步下降,则很有可能表明热钱流入中国的势头已经大大放缓。预计中国政府将于7月中旬公布4-6月的外汇储备额。

  上述债券分析师称,随着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目前央行没有必要继续发行如此多的3年期票据。他还表示,2004年年底央行之所以开始大规模发行3年期票据,是因为面对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不得已而为之。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预计,为降低成本和使市场操作更加灵活,中国央行今后将减少长期票据的发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成立的合资公司。

  报告预计,中国央行将逐渐减少3年期票据的发行(除非外汇储备出现迅速增长),目前其首选是短期票据。

  有几个因素似乎减缓了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的势头。其一是中国领导人多次阐明,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不会屈从于外界压力,只有在对经济造成的风险最小时才会考虑人民币重估。国际社会也许已经领会了上述信息。

  近几个月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种行政措施,以阻止热钱的流入,加强外汇监管,遏制城市房地产价格的飙升。房地产市场一直是投机性资金的主要流向。这些措施可能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效力,不过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数据表明这一点。

  近几周因美国利率上调,全球外汇市场中美元汇率大幅走强。对一些投机者来说,这也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吸引力。

  最近中国与美国和欧盟间激烈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也似乎已经表明,中国屈服于贸易伙伴的要求、在近期就对人民币重估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然而,热钱流入中国的势头放缓将对中国货币政策造成何种影响,目前尚未十分明朗。部分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很快将对人民币估值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央行不再面临如此大的流动资金吸收压力。

  本周中国央行通过安排7天期回购协议、发行3个月期和1年期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从银行体系中净回笼人民币250亿元资金。近几个月央行每周净回笼的资金一直在人民币300亿-400亿元左右,而在2004年第四季度,每周净回笼的资金最高曾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

  不过,中国官员依旧重申,只有在市场投机气氛减弱、波动风险降低的情况下,才会对人民币重新估值。据此观察,若流入中国的热钱确已大幅减少,目前也许正是人民币重估的时机。

  (贾宝红 编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