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社科院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仍以慎重为上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09:43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社科院专家易宪容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仍以慎重为上策,从国家利益来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迟早的事情,中国政府只不过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8日报道,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撰文指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最关键的方面就是要减少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国内外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要做这点,中国政府就得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时机,就得“任
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样才可以静中取胜,才是上策。

  文章指出,近日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又成全球关注的焦点。五一劳动节之前,外国投资者预言人民币升值;市场锁定在5月18日,中国可能借国内外汇市场交易品种的变化而进行汇率体制的改革;美国参议院通过人民币汇率方案;而中美两国财经官员也于5月9日在华盛顿举行人民币汇率问题会谈。

  文章指出,人民币要不要升值?什么时候升值?升值的幅度有多大?人民币升值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被市场炒得沸沸扬扬,而且人民币投机套汇热潮也随之高涨。

  可以说,不管人民币是否低估,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机制及水平所存在的缺陷与弊端早已是不争之事实。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疯狂飚升、国际市场铁矿石及石油等资源价格猛涨,无不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缺陷有关。正如有媒体分析的那样,如果人民币汇率目前状况得以持续,它将预示着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仍然会快速增长,国内通货膨胀风险就可能大大加剧。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必然要承担巨大的成本与风险。

  正是这意义上说,从国家利益来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迟早的事情,中国政府只不过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

  文章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人民币汇率制度与采取灵活汇率机制的必要性,并未给出相应的改革时间表。这不仅在政府内部对于任何改革的时机以及随即应采取何种政策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共识,而且在现有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对国内外经济伤害将大于汇率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好处。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是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最强烈的国家,其理由就是人民币的低估造成美国制造业工人工作机会的丧失、美国巨额双赤字的出现。

  但这不仅是似是而非的结论,也是尘封多年的手法??当年指责日本要日元升值的方式。因为,在既有的汇率条件下,美国从高成本生产地的进口转移到低成本的中国,实际上帮助美国减少贸易赤字;同时,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有助美国控制美元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而且中国的出口额小于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并非是中国人民币低估之结果,而是美国与他人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人民币汇率如何升值都不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美国利率上升,还会恶化美国的经济。

  以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资本账户的开放,还是一种汇率制度向另一种汇率制度的改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都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还指出。

  正如有外汇管理局官员所指出的,中国汇率的调整要先过四关:即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需要加速;需要有完善的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支持;汇率的变化需要有相应的外汇市场;汇率的放开及资本账户开放等。

  文章最后指出,近年来,随着炒作人民币升温,目前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有着强烈的预期。这不仅导致了大量境外游资潜入到国内,而且造成了境外游资悄悄地进入国内房地产。

  从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增加额来看,有1000多亿美元是与实质性贸易无关的。有人认为,这些资金都是为预期人民币将升值流入国内的汇率投机性热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快,人民币升值幅度过高,中国高度依赖出口与外贸的经济无法承受其重,即短期内汇率变化幅度也无法得到基本面的支持。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幅过小,反之会引诱更多境外资本进入,推高房地产及其他资产之价格。

  而一旦升值的目的达到境外游资随时都可能逃出的情况,就会引致房地产市场及其他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日本与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郭建英 编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