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一季度日均成交量环比下降21.7%同比增加55.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16:55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央行报告显示,200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10.53亿美元,环比下降21.7%,同比增加55.5%,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4月18日消息,央行200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分析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2005年1季度环比回落,同比上升。与2004年4季度相比,日均外汇供应减少,需求大幅增加,供大于求顺差缩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一、市场概况

  (一)日均成交量环比回落,同比上升。2005年1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60个交易日,四种交易货币成交量累计折合631.82亿美元,其中,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四种交易货币汇总成交量累计折合分别为3.59亿美元和861万美元。1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为10.53亿美元,较2004年4季度下降21.7%;与2004年1季度相比,日均成交量增加55.5%。2005年3月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13.37亿美元,日均成交9.28亿美元。

  与2004年4季度相比,2005年1季度美元、港币和日元日均成交量下降,欧元日均成交量显著上升;与2004年1季度相比,美元、港币、欧元的日均成交量增加,而日元日均成交量下降。

  (二)美元保持稳定,港币低位波动,日元振荡走低,欧元一波三折。1季度美元继续保持稳定。年初美元日加权平均价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随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维持在该水平。季末美元日加权平均价为8.2765,与2004年4季度末持平。

  1季度港币低位波动。年初日加权平均价为1港币兑1.0631元人民币,为期间最高日加权平均价,缓慢下跌后在低位保持小幅波动,期间最低日加权平均价为1.0606。季末港币加权平均价收于1.0608,与2004年4季度末相比,下跌33点。

  1季度日元振荡走低。年初日元日加权平均价为100日元兑8.0535元人民币,随后振荡下行,期间最高上冲8.0997,季末以7.7149报收,为本季最低日加权平均价,与2004年4季度末相比,下跌3424点。

  1季度欧元一波三折。年初欧元日加权平均价为1欧元兑11.1474元人民币,为期间最高日加权平均价,随后缓慢走低,最低下探10.5620。此后欧元冲高回落,季末以10.6918报收,与2004年4季度末相比,下跌5670点。

  (三)外汇供大于求,顺差缩小。

  1、外汇供大于求。与2004年4季度相比,2005年1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日均供应减少、需求大幅增加,供大于求差额缩小。1季度外汇市场供求顺差累计535.59亿美元,与2004年4季度的753.48亿美元相比,减少217.89亿美元;日均顺差量8.93亿美元,较2004年4季度下降25%;而与2004年1季度相比,日均顺差量增加60%。

  2、中、外资银行净卖出外汇环比减少。2005年1季度中、外资银行分别净卖出外汇484.13亿美元和43.15亿美元。与2004年4季度相比,中资银行日均外汇买入增加,外汇卖出减少,日均净卖出外汇下降26%;外资银行日均外汇买卖均减少,日均净卖出外汇下降15%。与2004年1季度相比,中、外资银行日均外汇买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中资银行日均净卖出外汇上升71%;外资银行日均净卖出外汇减少8%。

  (四)外币拆借情况。2004年1季度金融机构通过交易中心外币拆借中介服务共达成24笔交易,累计折合4.46亿美元,拆借期限以3个月以内的中短期拆借为主。其中,美元成交22笔,金额为43304万美元;港币成交2笔,金额为10500万港币。截止2005年1季度末,外币拆借中介服务签约机构已达127家。

  二、简要分析

  2005年1季度,我国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出口增速超过进口增速,外贸持续顺差,外资流入速度趋缓,外汇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1、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05年1-2月,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2004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2月消费需求保持较快上涨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13亿元,同比增长13.6%;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034亿元,同比增长16.9%;物价总水平略有反弹但力度有限,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5年第一季度例会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基础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以引导社会对未来房地产价格形成较为合理的预期;央行还下调了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以优化准备金存款利率结构,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央行此举对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保持整个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都具有重要意义。

  2、出口增速超过进口增速,外贸持续顺差。据海关初步统计,2005年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794.6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1.7%。其中出口952.8亿美元,进口841.8亿美元,分别增长36.6%和8.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11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进口增幅就开始逐渐下降,2005年1-2月在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进口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作为一个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的国家,我国进口增长的大幅下降说明国内生产活动在减慢,在一定程度预示经济在逐步降温。

  3、外资流入速度趋缓。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444家,同比下降9.02%;合同外资金额200.52亿美元,同比增长6.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69亿美元,同比增长8.21%。2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1家,同比下降38.73%;合同外资金额7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8.3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73亿美元,同比增长5.68%。2月份的合同外资金额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开始出现下降,表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效果在逐渐显现。

  4、外汇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一方面中国政府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重申了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原则立场,即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为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2005年1季度外汇管理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如加强和改进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调整经常项目外汇帐户限额管理办法;规范进口延期付汇和远期付汇等贸易融资行为;进一步做好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监管工作等等,这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便利贸易投资活动和加强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

  此外,美联储在本季度连续两次加息25个基点,使得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上升至2.75%和3.75%水平。市场人士都认为,美国加息有助于吸引游资流入美国,带动外汇市场美元呈现走强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郭建英 编辑)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