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社科院专家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11:37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兴韵认为,中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据上海证券报4月15日报道,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兴韵认为,中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央行3月17日调整房贷利率,可以说是小试牛刀。3月16日央行宣布,不再对房地产抵押贷款实行优惠利率,房贷利率恢复到与同期商业贷款利率相一
致的水平,如五年期以上房贷与工商企业贷款的基准利率同为6.12%。

  彭兴韵认为,相对于提高房贷利率而言,其背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更为深远。毕竟,房贷利率与其它商业贷款利率还是有重要的差别,央行并没有规定房贷利率只能在法定基准利率上放开上限,不得下浮;相反,央行在调整房贷利率时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规定各商业银行在具体发放住宅抵押贷款时,可以在商业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即五年期的最低房贷利率可以达到5.508%。这彻底地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贷款利率不能下浮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它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彭兴韵称,这虽然只是一小步,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改革的步伐也将加快。根据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迟可能会在2007年前后完成。做出这一判断有两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各类金融创新的兴起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加强,也都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最近几年,我国利率管制与各种金融创新并存,各类收益较为稳定、风险较低的管理型金融工具不断出现,不仅各类金融管理公司、就连商业银行自己已经获准开展基金业务。银行基金,尤其是其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未来可期的较高的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将对暂栖在商业银行体系之中的居民储蓄存款产生相当大的诱惑力。在这种背景下,要继续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只会使商业银行陷入更难堪、更被动的境地。因此,在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背景之下,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促使中国利率市场化加快的另一个动力则来自于金融对外开放的加深。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WTO后过渡期。2007年起,外资金融机构便可以在中国大陆开展人民币业务。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起来的商业银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后,不可避免地对原来的利率管理体制造成冲击,它们会要求按照市场原理、收益与风险对称的原则来开展人民币业务。因此,金融对外开放的加深,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对中国原来的利率管理体制带来相应的冲击。

  (程笛 编辑)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