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1日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调控将更注重依赖利率,央行正在考虑制定一些规则,以更适应利率型的调控,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据中国证券报3月22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1日在2005中国发展论坛上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调控将更注重依赖利率。央行正在考虑制定一些规则,包括宏观和微观方面,以更适应利率型的调控。
周小川还表示,今后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进行,汇率波动会加大,外汇市场也会发展得更快。中央银行要更好地设计最基本的制度,并事先批准一些复杂的外汇交易产品,让市场参与者和商业银行能熟悉这些工具,因为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使用这些工具。
在论坛上,周小川说,我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这个过渡期内,企业、商业银行的利率弹性可能会低于成熟国家,但经过多年改革,商业银行和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对利率的反应确实得到提升,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他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应该基于风险管理和风险程度的判断。但多年来,中国实行固定利率的政策,存贷款利率都是由中央政府确定,商业银行没有太多浮动利率的决定权。因此,还需要一定时间来让商业银行进一步学会怎样来对自己的贷款价格做出决策,央行也将推动这个过程。
周小川还表示,从总体上说,结构问题就该用结构政策来解决,货币政策总体来讲还是总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尽管在不同年份有较大波动,但基本是稳定、有规可循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对调节经济仍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经济结构及物价的变化,使调控更有预见性,更适应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对企业资金产生或松或紧的影响,这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期,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充分依据的。在经济增长稍微偏低、物价存在下滑压力的情况下,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平均增长都在15%左右,而2003年、2004年两年来广义货币M2增长17%,在发展速度略快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略高,应该说还是可以相比的。
至于货币供应量高于实际GDP和物价上升的比例,周小川认为,是因为在改革过程中有大量的非货币实物福利转为货币化,如养老、住房、医疗等,这些领域的货币化会导致货币增长量高于名义GDP。
(李建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