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建议,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石油等主要战略物资的储备,但有专家指出,外汇储备变为战略储备的做法不会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据财经时报3月14日报道,统计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6099亿美元。如何利用好这笔资产,成为主管外汇管理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很多人士则希望能从这笔巨款中获得财力支持。
传统观点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是能够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即可,一般不超过GDP的10%。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只需保有1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认为,外汇储备不能简单地用多或少来回答。他说,目前中国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应该保持在满足6个月的进口需要的水平上,同时还要考虑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如果是这样,中国外汇储备的保有水平应当在5000亿美元,看来现实超过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似乎仍显偏多。因为,截至2004年末,中国外债余额2286亿美元,比2003年末增长18.1%。其中,短期外债1043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45.6%,比2003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警戒线。郭树清无法回答出多大规模的外汇储备适合中国国情,但他承认:“中国外汇储备肯定是超过了合理的水平。”
据郭树清分析,出现外债增幅较大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迅速扩张,导致短期外债余额和流量大幅上升;二是进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导致与之相关的贸易融资类短期外债增加;三是受到本外币正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境内机构纷纷增加外币负债,减少人民币贷款。
此外,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正式将境内外资银行对外借款纳入外债总量控制之前,外资银行突击借入大量外债,导致2004年6月末外资银行外债余额比3月末增加130亿美元,增长近六成。下半年逐渐回落并趋于平衡,12月末境内外资银行外债余额为313.61亿美元,比6月末减少了62.97亿美元,减少16.72%。同时,一些经济专家也对中国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做法表示质疑。这些人士认为,中国实际是用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去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因此如何用好这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郭树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本次政协会议的小组讨论中,郭树清做为政协委员提出了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石油储备的建议。他的理由是,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增加,中国石油安全可能受到威胁,而中国目前的大量的外汇储备完全有能力购买石油来做国家的战略储备。
会后,郭树清表示,这个建议是他以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不代表外管局或其它政府部门,不是官方意见。他还表示,即使中国政府通过了用外汇储备换为石油储备的方案,“也不会消耗掉太多的外汇储备,买进1亿吨石油,也只能用掉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根据中国此前公布的消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石油储备规模只有1.47亿吨。
不过有专家指出,将外汇储备转为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或许不是一个太好的办法。因为,要储备就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用于修建储备设备;同时,物资的储备还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因此,外汇储备变为战略储备的做法,将不会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无论赞同与否,郭树清的这一建议,还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是该在合理运用外汇储备的问题上多些想法了。此前,中国有关部门采取了2种方式消化外汇储备,其一是鼓励流出,拓宽国内外汇资本的流出渠道。两周前,郭树清宣布了相关计划。以中国保险业为例,郭树清称,该行业将获准更大幅度地向海外转移外汇资本。更多的中国公司将被获准投资海外,中国企业在海外股市筹得的美元资金也可以留存在自己的账户上,而无需兑换成人民币。
其二是消耗。2003年12月,中国政府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两家国有银行注资,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类似行动。传言称,外汇储备或许可用于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还有加快中国西部省份的开发。但是,上述措施的效应或许有限。中国人寿表示,计划在海外投资30亿美元,平安保险则计划投资17.5亿美元。但即使中国保险业将全部的外汇资本收入投向海外,也不会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发生有效的降幅。
(李建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