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外管局局长郭树清表示中国将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4:07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四大目标之一,中国将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据金融时报3月7日报道,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积累,使我国外汇储备创下了历史新高。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4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数字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纪录的6099亿美元,一年增长了2067亿美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表示,我国国际收支多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2001年以来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初步估算,2004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约700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近一半。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约1120亿美元,增长1倍多,资本净流入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首先,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长期以来国内储蓄大于投资,这是经常项目收支盈余的根本性基础。其次,中国经济稳定、外资政策优惠、资源和劳工成本低廉以及市场前景广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持续较大流入。这些企业在我国又大多从事加工再出口的制造业,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贸易和投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格局。第三,长期以来我国涉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尽管近年来涉外经济管理政策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调整,但显现效果尚需时日。第四,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汇和购汇动机减弱,结汇意愿增强,也是近期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之一。

  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其影响有利也有弊。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储备增加,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币信誉,降低改革风险,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同时,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它产生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意味着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同时对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实施宏观调控的效果。

  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四大目标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它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诸多方面体制改革和思维定式的转变。从外汇管理方面来讲,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五个方面关系,尤其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的要求,努力调整外汇管理思路,做到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第二,要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在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同时,切实加强对资本流入和结汇的管理,有序引导资本流出,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第三,进一步夯实外汇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

  郭树清表示,截至2004年末,我国外债余额2286亿美元,比2003年末增长18.1%。其中,短期外债1043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45.6%,比2003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警戒线水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迅速扩张,导致短期外债余额和流量大幅上升。二是进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导致与之相关的贸易融资类短期外债增加。三是受到本外币正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境内机构纷纷增加外币负债,减少人民币贷款。

  此外,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正式将境内外资银行对外借款纳入外债总量控制之前,外资银行突击借入大量外债,导致6月末外资银行外债余额比3月末增加130亿美元,增长近六成。下半年逐渐回落并趋于平衡,12月末境内外资银行外债余额为313.61亿美元,比6月末减少了62.97亿美元,减少16.72%。

  从国家整体看,由于外汇储备规模远大于短期外债余额,我国不存在总体的偿债风险,也不会威胁到我国外债安全。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讲,由于其短期债务较多,不排除将来集中偿付时有可能出现个别的偿付困难。当各种不利因素聚集起来之后,形成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系统性风险也是可能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改进和完善外债管理政策,着力加强外债尤其是高频债务监测,及时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并制定相应对策。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的要求,同时为有效控制短期外债资金流入过快的态势,2004年5月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随后发布《关于实施〈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外资银行从境外借款视为外债,并按年度申请境外借款总额指标,境内外资银行的境外借款纳入全口径外债监控范围。二是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提供外汇贷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进行管理,除出口押汇外,不得结汇。三是调整担保管理政策,境内外资银行提供的对外担保(债权人为境外非居民),按对外担保进行管理,境内机构为境内债务人向境内外资银行提供的担保按国内担保进行管理。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外汇管理局主动对外进行宣传解释,及时加强与外资银行沟通,深入调研,并综合考虑外债管理需要、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等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对短期外债指标进行核定。从实施效果看,政策调整不仅较为有效地抑制了短期外债资金过快流入的态势,而且没有对境内外资银行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相反为中外资银行搭建了公平竞争平台。自2004年下半年《办法》正式实施后,外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业务并没有萎缩,而是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到2004年9月末,外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49亿美元,比6月末增长了5.5%。

  郭树清表示,所谓“热钱”通常是指以投机获利为目的快速流动的短期资本。在我国目前制度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难以大规模进出。一是因为我国对资本项目仍实施较严格的管理,国际套利资本流动存在较大的制度障碍。

  二是尽管我国已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了对货物进口、服务贸易支付等经常项下的用汇限制,但仍按国际惯例进行真实性审核。近年来,出口预收货款和进口推迟付汇现象明显,但这会受到国内企业商业信用的制约,不可能无限膨胀。

  三是外商投资进入后,只能通过利润汇出、转股、清算等方式流出,而且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和对外借款管理,按照实需原则对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和外债结汇实行“支付结汇制”,对控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渠道的资本流入起到一定作用。

  四是我国仍对中长期外债进行逐笔审批、对短期外债进行余额管理,外债项下的还本付息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外债总规模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4年开始统一中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对外资银行借用外债也实行总量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我们也已经注意到,在贸易项下存在着进口价格虚报、假借贸易名义融资、预收货款和延迟付汇造假,直接投资项下存在着名实不符、借款过度以及房地产市场炒作等不正常现象。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具有投机套利性质,对此我们已经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能给予配合,坚决遏制不法投机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均衡管理资本流入流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严密监控资本流动,严厉打击外汇交易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和投机活动。

  (李建丰 编辑)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