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需内外兼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4:02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谭雅玲指出,国际信用和国内稳定是人民币汇率支撑和改革的基础,我们应加紧银行业改革,从汇率支撑面去加强效率。

  据中国证券报2月22日报道,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谭雅玲撰文指出,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变化与更新,我们不能仅从西方现成的数据或模型去探讨或分析问题,应在数据模型上加上心理作用和特殊环境的考虑,我国一国两制
的现实状况也需要综合考虑与把握。同时,我们在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外部压力时,不应仅仅从货币价格本身去寻求对策、策略,更应从汇率支撑面去加强效率。

  目前所运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某种程度讲是一种“无秩序”的体系,至少是秩序很不完善的体系,其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依然不完善。牙买加货币体系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未对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作出明确的规定,也无相应的制裁措施。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种矛盾:即基金组织要求各国将保持汇率的稳定作为首要原则,而各国政府却都将国内的宏观经济目标放在首位;由此,各国都采取一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政策,从而使整个国际货币体系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面对这种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于没有明文规定而无章可循,它既不能强迫收支顺差国承担调节责任,同时又无良策帮助收支逆差国解决逆差问题,从而变得无可奈何;而各个国家依然是各行其是。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目标,很少考虑别国的利益,经常将本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致使本币汇率偏离均衡汇率而剧烈波动,从而严重影响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当今两大主导货币国美国和日本,一个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一个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进而使各自汇率波动幅度和频率超出市场预期。

  因此,面对目前的金融状况,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实际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看,相对一个时期国际汇率制度安排有可能向一种“区域性的固定汇率制”方向发展,这主要缘于1999年初启动的欧元所实行的汇率制度的启示。欧元汇率机制稳定运行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在国际社会以及各国研究探索如何进行国际汇率制度安排的过程中做了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并将对未来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相对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要有一种中心货币,即货币本位的确立。从国际货币体系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三个阶段的货币本位依次分别为黄金、美元和特别提款权,即由纯粹的商品本位向纯粹的信用本位发展。关于本位货币的确立问题,学术界也研究提出了多项主张;例如,恢复金本位制度、恢复美元本位制度、建立以特别提款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一个超国家的国际货币制度等等一些观点。

  但是,近20多年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以一种国家或一个组织所发行的货币担当本位货币的重任是难以实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完全确立了美元本位制度,但是它最终还是崩溃了;牙买加货币体系也试图建立特别提款权的货币本位地位,但是它非但没有树立起本位货币的形象,反而地位却日趋下降。建立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性中央银行,统一国际货币的发行以及国际储备的管理,在理论上固然有可取之处,但绝非短时期所能实现。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世界经济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未来将逐步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方向转变,这已经从美国“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见端倪;伴随这个大趋势,看来未来不太可能以某一种传统商品(例如黄金)作为衡量货币价值的尺度,更谈不上以这种商品作为本位货币。

  鉴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本位货币仍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其中,美元虽然仍将占有主要地位,但是伴随美国“新经济”运行周期的逐步显现以及美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即强势美元战略之下的弱势策略,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有所下降,但是短期似乎依然具有稳固性;欧元作为一种新生货币,其作用不可小视,尽管其目前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有与美元相抗衡之势;其它一些可自由兑换货币(例如日元)则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次要作用。

  人民币的改革与国家整个金融改革是一体的,尤其是银行改革更为重要。因为从国外经验看,银行业的支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动荡其性质差异上的存在就是,亚洲出现货币与银行危机,进而使金融问题恶化、扩散、并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拉美只是出现明显的货币危机,而银行的相对稳定和完善,特别是银行资产素质比例以及盈利水平是重要支持。

  而从发达国家看,美国经济90年代的繁荣与银行业盈利同步,进而使美国经济稳健性周期延续为历史最长,尽管目前美国经济有不确定因素,但银行业的稳健盈利依然支持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特别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2003年扭转过去高于银行贴现率水平的结构,现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2.5%,银行贴现率为3.5%,表明美国银行战略管理与经营理念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反之,从日本看,10年多的经济不景气核心是银行的桎梏,每当人们谈论日本经济和日元汇率时,最难以解决的核心就是银行不良资产带来的银行效率低下。从近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美日数量看,美国银行排位逐渐前移,进入1000家数量增加;日本银行排位后退,进入1000家逐渐减少,从中似乎可以揣摩出银行对经济包括汇率的重要意义。

  因此,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我们在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外部压力时,不应仅仅从货币价格本身去寻求对策、策略,更应从汇率支撑面去加强效率,具体就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银行改革与开放。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卓有成效地加紧银行改革。我们加强银行竞争力本身就是加紧人民币改革的重要一环,货币流通、结算、储备等流程离不开银行,贸易、投资与对外交流离不开银行。同时,我们在人民币改革中更应重视制度、规则的健全与完善,就是用机制去管理,而不是用人去管理。

  而从货币制度本身看,价格机制应该先增长弹性,上限与下限流动区间扩大,通过市场寻求价格水平趋向,扩大交易品种和流通规模。着眼于眼前,设计于长远,然后在国内外都适宜的条件下,即经济基础继续扩大,金融市场效率显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支持度增强,国际市场相对稳定,人民币走向世界成为顺理成章,并必将会推进我国经济金融实力上升,国际地位与影响扩大。

  因此,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变化与更新,不能仅从西方现成的数据或模型去探讨或分析问题,应在数据模型上加上心理作用和特殊环境的考虑,我国一国两制的现实状况也需要综合考虑与把握。短期看,依据时机条件增加货币弹性是首先应考虑的举措,以增加市场调节的气候,并可以为人民币走向自由化或浮动化作预备动作,也可以缓解西方升值或机制问题的指责,但扩大弹性的幅度应随着国内外环境适时推出或调整。

  中期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应逐渐形成,其中应包括经济基础积累充裕,财富效应均衡稳固以及规则制度明确透明,使人民币开放的市场与制度层面健全。长期看,人民币应实现自由兑换的国际化货币,并且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机制,与国际市场融合协调的价格指标,适宜国内经济金融需求的适当水准。人民币逐步、稳定、灵活、均衡、合理的改革应以促进经济、稳定金融为综合目标,协调发展与改革。

  从目前人民币可能受到压力看,我们有能力抵御外围冲击,相对充裕的外汇储备给予信心和技术应对足够支持,国际信用和国内稳定是汇率支撑和改革的基础,尤其是经历了两年多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洗礼,我们目标的坚定性、策略的灵活性与应对的有效性是明显的,并且我们已经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但我们必须加紧努力,改变被动应对,争取主动调整,使我们自己有能力,使世界有信心,人民币期望长远。

  (李建丰 编辑)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