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8日表示,2005年将逐步使资本项目货币走向可兑换,以便消除币种在兑换方面对经济的制约。
据中国证券报1月19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8日在“世界?中国2005”论坛上表示,面对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2005年金融服务的一个直接考虑是逐步使货币走向可兑换,以便消除币种在兑换方面对经济的制约。
他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稳步推进货币可兑换,指的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实现这一过程将采取一些渐进的措施,每项金融服务的开放要以风险为准。
至于2005年可能出台的政策、措施,周小川说,“大家可以等着看”,2004年有关部门在遗产和移民资本项目兑换方面的限额有所放宽;改进边境贸易,扩大人民币在结算和清算方面的使用范围。预计2005年在这些方面还会有所动作。总体上,货币可兑换的过程将会“比较稳步”。国外经验表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都需要经过若干年,因为它与宏观形势、金融市场情况、汇率机制等方面相联系,需要协调考虑。
当被问及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是否过快时,周小川回答,“偏快了一些,但并非不合理。它给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一定难度,但还未造成太多困难。”他解释说,传统理论认为,合适的外汇储备相当于一个国家3个月的进口额,现在的观点则认为,相当于6个月的进口额,目前没有真正标准。如果以相当于6个月的进口额来看,我国需要的外汇就比较多。据统计,资本项目外汇储备占比较小,不是我国外汇增长的主要渠道。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由于投资需要回报,这些资金迟早会出境,因而就需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在短期外债方面,近几年基本没有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借债,而主要是外资银行和外资企业的借债,但这些资金的逆转性都较强,因而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李建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