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及欧洲央行2005年极有可能入市干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02:10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简预计,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美元贬值的问题上仍然无法达成一致,因此日本及欧洲央行05年极有可能入市干预,否则欧元兑美元将升至1.80,而美元兑日圆可能跌至70,美元资产也将遭到大规模抛售。

  综合外电12月20日报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资深经济学家简(StephenL.Jen)20日撰文指出,为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世界各国将尽己所能消除
美元贬值的不利后果,但最终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简认为,造成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政府不愿承担济衰退带来的政治影响,因此不断采取刺激性的财政金融政策来维持经济增长,而私人储蓄偏低和经常项目赤字扩大是其必然结果。目前美国的投资规模相对储蓄率而言明显过高。一些经济学家呼吁在保持高产出的同时提高私人储蓄,是对问题症结的误解。

  第二,美元贬值能否帮助弥补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还不得而知。简认为,储蓄-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真实利率过低,而不是美元汇率高估。另外,美元贬值有助于美国的名义GDP增长率保持在高水平,这正是政客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美元贬值毫无疑问是一种乞邻政策,无法得到全球其他各国的认可。

  第三,亚洲国家的储蓄率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洲国家普遍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养老体系,人们不得不增加个人储蓄以防范社会保障风险(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形成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的私人储蓄率已达46%左右);欠发达的金融体系迫使人们增加储蓄,以便在退休之前完成养老所需达成的目标。

  最后,亚洲国家所缔结的、事实上的经济同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亚洲国家内部的贸易收支及资本流动同样处于失衡状态。中国经济始于90年代的崛起改变了亚洲国家的分工结构,使其作为整体的贸易比较优势得到提升。因此,美国对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处于不断扩大的过程(目前已经超过赤字总额的一半)。

  就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言,美国政府希望维持名义GDP的高增长率,亚洲国家旨在防范本币升值损及出口业,而欧洲国家的目标是保持目前的国民生活及社会发展水平。为解决结构性失衡而进行的全球经济合作,必须要求三个主要经济体在政策目标上作出妥协,即美国容忍一段时期的经济衰退,亚洲国家接受本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欧洲国家的社会结构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

  简认为,上述主要经济体进行这样全面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大,而2005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美元贬值将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输出到其他国家(可能性大约为20%),这实际上已经在美联储的计划之中。届时国际资本流出美国导致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直到美元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与其他国家基本持平,而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有望得到控制。就具体汇价而言,欧元兑美元有望升至1.80,而美元兑日圆有可能跌至70。

  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一旦全球各国认同美元贬值,那么美国国债及股票的真实收益率将变得极为不确定。届时全球各国投资者将持续抛售美元资产,直到经常项目赤字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可能性约为20%)。

  第三种可能,也是发生概率最大的一种(可能性约为60%),即各国央行进行大规模干预。简认为,欧洲央行和日本财务省的目标很可能是捍卫某个具体价位,而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仅仅为了降低汇率的过度波动。

  (袁林 编译)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