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由中国外汇市场中心负责研究制定的中国外汇市场美元做市商制度相关报告已脱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能成为中国外汇市场首批担任美元做市商职能的银行。
据财经时报11月29日报道,有关人士日前透露,由中国外汇市场中心负责研究制定的中国外汇市场美元做市商制度的相关报告已经脱稿,但具体实施日期和步骤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宣布。
另一位接近外管局的人士也透露,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将可能成为中国外汇市场的首批担任美元做市商职能的银行,中国银行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一家。
一些观察家认为,将美元做市商制度引入到中国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由人民币资金充足的国有商业银行接盘,目前苦苦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央行将会大松一口气。
目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短线资金非常充裕,七天期回购利率已经跌破2%大关,“如果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美元做市商职能,即使有再多的美元抛盘,相信这些商业银行也能接下。”一位银行交易员称。
一些专家人士也同时认为,如果央行逐步淡出中国外汇市场,中国目前的基础货币投放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由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将会慢慢收窄,公开市场将会成为央行吞吐基础货币更为最重要的渠道。
外管局的副局长胡晓炼日前就指出,在外汇市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让有实力的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中国的外汇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进而逐步为央行淡出外汇市场创造条件。
自从2002年底以来,无论在远期市场还是现货市场,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均非常大。目前,一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贴水已达4000多点,而在现货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在8.2764元左右徘徊。
据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中心的一位人士透露,该中心市场一部在此前的很长时间内一直在研究制定中国外汇市场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的问题,目前已经脱稿,且正在修改;另一个消息则是该中心负责制定的美元做市商制度报告,已经上报外管局,具体宣布日期将由外管局决定。
在11月初的一次会议上,外管局的一位官员对于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问题作了一番论述,这引起了市场对于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的猜测。这位官员指出,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进行美元做市商制度实施方案设计,希望通过引进一些大的银行在外汇市场进行双边报价(同时报出买入和卖出价格),促成人民币汇价的形成。
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形成,中国央行在中国外汇市场的被动接盘者地位,将肯定会被削弱,而各大商业银行将填补由于央行的淡出所遗留下来的空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中国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的主要目的,”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说。
对于有哪些银行将在中国外汇市场上担负做市商职能,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中心的人士则坚决不肯透露,理由是“这件事是在外管局的职责范围之内,不方便透露。”
而国家外管局的很多人士也以“问题太敏感”为由,拒绝透露。外管局新闻处的一位人士指出,美元做市商制度和中国的汇率改革直接相关,现在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猜测甚多,此时外管局是不会对外透露的。
外管局的一位人士暗示,中国银行肯定是首先要考虑银行之一,其他的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在考虑之列。因为,在外汇市场担负做市商职能,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充足的外汇和人民币资金。而这些商业银行都有这个条件。
尽管中国银行有关方面不肯对此消息进行确认,但该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谭雅玲研究员则表示“并不突然”。因为“中行此前就是经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中行在外汇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根据专家的普遍看法,成为担负美元做市商职能的银行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雄厚的资金实力,这样才能建立足够的美元库存以满足投资者的交易需要;具有管理美元库存的能力,以便降低库存美元的风险;要有准确的报价能力,要熟悉美元并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而在谭雅玲看来,中行无疑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除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对于其他的是金融机构是否有资格参与美元做市商制度的问题,相关人士则表示很难预测。根据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中心的统计,截至2003年末,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共345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其中占96.23%。
从目前外管局和中国央行的官员表态来看,随着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出现,央行或许会逐渐减弱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参与程度。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央行不可能立即退出外汇市场,这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
这位专家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建立外汇市场以来,央行一直是这个外汇市场的惟一庄家,或者说是“惟一的做市商”,其他商业银行只是参与者。而今后商业银行从参与者到“做市商”的角色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在中国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银行都习惯了同央行之间的双边交易,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几乎没有。因此,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是,在没有央行介入的条件下,外汇交易的撮合机制以及价格形成机制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
这位专家同时认为,不仅在这段过渡期内,还需要央行在外汇市场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在撮合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之后,同样也需要央行给一段辅导期,来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因此,这位专家认为,央行淡出外汇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的长短要根据中国外汇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决定。
当然,央行最终会淡出外汇市场,只有在币值发生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才会直接或间接介入。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淡出外汇市场,在国内的最主要的影响是减少中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介入外汇市场实际造成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共同困境??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较大,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央行淡出外汇市场,转而由商业银行利用自有的人民币资金来保证外汇市场的正常运行,央行就无须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基础货币,从而减轻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外汇交易中心一位人士称,按照国际惯例,承担市场做市商功能的商业银行,其权利和义务是对称的。在这方面,美元做市商制度和其他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没有区别。
一般来讲,担负做市商制度的商业银行,通常肩负着坐市、造市和监市的义务,也就是要保证市场的平稳顺利运行的义务,但这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风险,特别是在中国的外汇市场目前的状况下,担负做市商职能的银行必须面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尤其是像现在,美元贬值,国际汇市起伏不定的时期,汇率风险更是难以避免。
据了解,目前外管局等有关方面也在关注各商业银行如何控制汇率风险。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中心的一位人士认为,该中心此前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签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是希望未来开辟一些有用的避险工具,为市场参与者服务。
2004年6月8日,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中心在美国同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交易中心将向CME提供中国外汇和货币市场的分析和信息,包括政策、规章、市场运作和发展情况,以便帮助CME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同时,CME将帮助交易中心熟悉国际外汇衍生市场的操作、产品和规则,并协助开展衍生产品设计、业务开发、市场营销和培训。
据了解,中国外管局在人事配备方面也为市场发展积极的准备。据悉,中国外管局正在进行有关机构的扩编,该中心目前有130人,计划还将在近期内招收25名工作人员。
因此,正如外汇交易中心研发部的一位人士所指出的,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这只是关键的一步,但不是最终的一步。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夏斌所长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任若恩教授都认为,在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实施细节没有公布之前,讨论美元做市商制度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还为时尚早。
夏斌认为,实行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关键是形成中国自己的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但其副产品将是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幅下降。
截至9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5145.4亿美元,大约每个月增长12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100多亿美元,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6.92亿美元。因此,至少有400亿左右的美元是无法解释的数字。
夏斌认为,一旦美元做市商制度的推出,由于央行不再是外汇市场的唯一买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储备的外汇会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近而使中国外汇储备增幅下降。但这种下降是中国目前十分乐于见到的情况。因为,按照国际的通行看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合理范围。
一般经济学教科书上都认为,一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是维持3个月进口需求数量,从GDP的比重来说,不超过GDP的10%为宜。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5000多亿元的外汇储备都超过了标准。
“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国外汇储备超收了多少。”夏斌同时认为,“但中国外汇储备肯定是超过了合理的水平。”而过高的外汇储备给中国带来了两个难题:美元贬值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缩水,以及中国承受着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根据IMF的统计,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有90%是美元,目前美元兑各主要货币的贬值,造成中国有4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蒸发”;国际社会目前要求人民币改革汇率制度也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此,随着美元做市商制度介入中国外汇市场,中国外汇储备将会“合理地减少”,这无疑是中国乐于看到的事情。
(李建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