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分析文章指出,信贷紧缩支持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但其负面影响也相当大。这些负面影响的后续变化,应引起充分重视。
据中国证券报11月26日报道,2004年以来,我国金融面的变化呈现出先松后紧的走势,与此对应,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情、价格走势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2004年1-9月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长率的状况可以看出:进入5月份以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均呈快速下降趋势;与年初相比,M2的下落幅度大于M1,而M1的下落幅度又大于M0,由此反映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幅度的下落走势和存款增长幅度的下落走势;在短短的5个月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这种大落式走势,反映了中国金融面的紧缩程度和紧缩状况。
造成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落的机制主要有三:一是在2003年11月份上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在2004年4月份再次上调了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并实行了差别准备金率政策;二是4月底开始,对各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实行行政性窗口指导,要求它们2004年的新增贷款数额不超过2003年;三是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房地产等产业的贷款实行严格控制,同时,在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大批投资项目停建缓建,减少了资金需求。
经过几个月的紧缩,就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来说,已落入低增长运行区间。所谓低增长运行区间,是指与14%左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相对应的GDP增长率大致在7%一8%之间。对中国90年代以来GDP增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货币需求之间存在着经验性的正相关关系,大致情形是:当GDP年增长7%时,M2的增长率对应为13%;在此基础上,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需要3个百分点的M2增长率与之相对应。由此来看,9月份13.9%的M2增长率,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增长将继续走低。
2004年5-9月份的GDP增长率均在9%以上,它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走势并不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几个月乃至2005年的一段时间内,GDP还将维持9%以上的增长率。事实上,从货币政策的实施到其充分发挥作用大约有6_8个月的时滞,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2004年第四季度的货币供应状况还将更紧,与此对应的c,pP增长率也将继续回落。因此,目前的状况只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发挥功能的初期表现。
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相对应,2004年1-9月份,人民币贷款的增长也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走势。大致情况是,1-4月份新增贷款大规模增加,从而贷款增幅处于高位运行;5.9月份新增贷款数额大幅减少,从而贷款增幅快速回落。
首先,2004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增加9131亿元。同比多增596亿元,增长率达到20%以上;但4月份,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尤其是4月下旬开始实行行政性窗口指导政策,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数额以后,贷款增速就快速回落,6月份贷款增长率下降到14%以下。此后.贷款增长率就基本在13%??14%区间波动。
其次,从月份来看,人民币贷款的月均增长情况是,2003年上半年为2965亿元/月,2003年三季度为2300亿元/月,2003年四季度为979亿元/月;进入2004年以后,一季度为3043亿元/月,5-9月为1380亿元/月。2004年1-9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79万亿元,同比少增6697亿元,鉴于1-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幅度较大,因此,少增的部分完全在5-9月份形成,与2003年5-9月份相比,每月平均少增1340亿元。
再次,鉴于5-9月份新增贷款受到宏观紧缩制约而明显减少,2004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即不超过2003新增贷款数额)的目标已不可能实现。与2003年相比,2004年的新增贷款数额可能在2万亿元以内,减少近30%。
具体来看,新增贷款减少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短期贷款增长的下落快于中长期贷款。内在机理是,在紧缩贷款规模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利用时间机制。收紧短期贷款相对容易,也见效较快;而中长期贷款受项目进程影响,已贷放出去的款在项目产生效益前不易回收,不仅如此,在建工程一旦停止贷款,已贷放的资金就可能转为不良贷款,因此,较多商业银行倾向于先收紧短期贷款。这是弓l致到8月份,中长期贷款增速依然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是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少于大中型企业。这是引致众多中小企业不仅投资资金紧张,而且流动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8月份以后,中央银行强调,对那些有效益、产品畅销、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保障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才稍有缓解。
三是民营企业的新增贷款明显少于国有企业。紧缩贷款,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承受的压力明显大于国有企业,在一些民营企业中甚至发生只收不贷的现象。
贷款紧缩引致了几种现象的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降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在紧缩贷款规模的背景下,一大批新的投资项目难以申请到贷款而被迫推延建设或放慢建设进度,其中甚至包括电厂、煤矿、垃圾处理等能源和环保的项目建设。
企业间三角债现象再度趋于严重。在缺乏流动资金的背景下,相当多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由此,引致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应收账款和库存的增加;在现金流量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现金流量为负数。
金融市场的交易明显走低。在信贷紧缩背景下,同业拆借、国债回购、金融债券交易、股票市场等的交易量都逐步下落。其中,股票市场反映得尤为明显。4月上旬,上证指数达到1780点以后,从中旬起就直线下落,到9月上旬跌到1260点左右,跌幅近30%。
四是商品供求结构有所调整。随着贷款收紧,一些原先热销的产品开始出现库存增大,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小轿车、钢铁、建材等。
总之,信贷紧缩支持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但其负面影响也相当大。这些负面影响的后续变化,应引起充分重视。
(程笛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