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认为,根据麦金农的价格自由顺序理论,这次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大幅度推进应该是汇率放松的重要信号。
据中国经营报11月15日报道,自市场对升息及人民币升值产生各种预期以来,决策层的一言一行不断被市场人士解读和猜测。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自本轮加息后,第一次在上海出现,召集上海分行及相关机构闭门开会。
“在这次会议上,周小川行长着重强调了利率市场化趋势。”一位会议知情人士表示。
据该人士透露,周小川行长在会上强调,此次加息是向利率市场化走出了重要一步。周指出,利率市场化已经走了三步:第一步是2003年8月开始的农信社改革中进行的利率市场化试点;第二步是2004年1月1日对所有商业银行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第三步就是此次放开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周同时对各商业银行提出殷切希望:要求商业银行今后要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据该知情人士称,周小川行长在此会上还透露,加息的决定在2004年4月份便已做出,但当时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没有贸然行动:一是对当时经济形势还看不清;二是调息本身争议较大,而且当时包括土地、大型建设项目清理等调控措施都已出台,行政手段力度较大,市场对调控已经产生部分恐慌,因此推迟到10月才执行。对于此次调息的原因,周小川行长分析,主要基于资金体外循环情况加剧,前三季度居民储蓄存款增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尤其是9月居民储蓄存款增量同比下降663多亿元,从根本上说与通货膨胀预期转强和事实上的负利率水平有关。因此,央行决定加息。
至于今后是否会像有些市场人士所指那样继续加息,周称,还是要观察各项经济运行指标。
市场永远不会提前知道决策层的底牌。未经证实的消息,此次闭门会议上周小川行长对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的汇率体制改革也有表态。周小川行长对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强调另有深意。
根据麦金农的价格自由顺序理论,在资金流动相对不活跃的市场里,利率和汇率自由浮动的顺序是应先放开利率,后放松汇率,这样才能保证金融体系受外界冲击较小。“由于我国现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兑换,因此这次利率市场化的大幅度推进应该是汇率放松的重要信号。”上海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分析。
从可靠渠道获悉,周小川行长此次上海之行前不久,10月份也曾来上海一次,据一知情人士透露,那次周主要视察了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周小川行长希望外汇交易中心尽快推出外汇金融创新产品。”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至于具体是什么外汇金融产品,外汇交易中心人员一直保持沉默。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银行界高层人士称,可能是外汇远期交易产品。而据一位曾任职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人士透露,在1994年外汇交易中心成立时,已有开发外汇远期交易的计划,但由于当时市场容量、政策限制以及风险控制能力都有限而搁置下来。
孙立坚教授认为,汇率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而我国外贸对外依存度高达60%,因此要改变我国汇率体系,必须先推出避险工具。所以,周小川行长要求“尽快推出外汇金融创新产品”,是为汇率的放松做市场准备。
孙分析,以外汇远期交易来说,根据利率评价理论,远期外汇价格同即期外汇价格之差应该是内外利率价格差。“如果国内利率固定,即期汇率也固定,在流动的市场中,国外便能利用国外的利率来影响我国的远期外汇价格。我国如果要掌握远期汇率价格的定价权,必须要先让利率市场化。”
虽然不知道决策者下一步将怎样“出牌”,但市场总是试图通过行动影响决策层。在10月29日央行决定升息以后,当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的不可交割人民币远期汇率价格一下跌破8.0,跌至7.9的价位上。同时,国际热钱更加速向中国流动,根据未经官方确认的数据,仅上半年流入境内的热钱就高达700亿美元。
(李建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