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日央行将在半年度前景报告称重申其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承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23:17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分析师们预计,日央行将在10月29日发布的半年度经济前景报告中重申其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承诺,并再次声明结束这一政策的三项条件尚未满足。

  综合外电10月27日报道,分析师们预计,日央行政策委员会的9位成员将在10月29日发布的半年度经济前景报告中预计从05年4月1日开始的05财年,日本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要么持平,要么会增长0.1%或0.2%。这将是自01年3月开始实施超宽松的量化货币政策以来日央
行首次对日本结束通缩的时间作出预测。但面对不明朗的经济前景,日央行可能仍会重申其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承诺,并再次声明结束这一政策的三项条件尚未满足。

  德利佳华(Dresdner KleinwortWasserstein)首席经济学家ShujiShirota称,油价不断攀升,海外经济增长放缓,信息技术相关产品库存的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威胁日本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日央行会非常不愿意发出放弃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怕这会引起利率不必要的上扬,或导致股市出现下跌,或引发日圆兑其他货币的汇率走高。

  日央行一直表示在三项条件得到满足前不会考虑结束数量型放松政策;这种政策将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定于接近零的水平,并为金融系统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日央行提到的三项条件分别是: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必须稳定呈现正增长,政策委员会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能保持正增长,没有其他因素要求继续维持宽松政策。

  日央行的刺激性货币政策虽然已实施了3年多,但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自1998年以来逐年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份该指数年比下降了0.2%。

  04年早些时候在日本经济经过两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后,人们对日本经济的信心一度空前高涨,市场参与人士曾猜测日央行如果在10月份发布的半年度经济前景报告中对通缩的结束作出预期,可能预示着不久将收紧货币政策,并推动市场利率上升。但鉴于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日本国内经济数据又弱于预期,这些预期已开始降温。

  10月早些时候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JonesNewswires)调查的22位经济学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预计日央行05财年会从金融体系中抽走流动资金。平均来说,他们的预期为至少在06年年中前日央行将保持政策稳定。这些经济学家还预计05财年日本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将持平。

  因此,对于金融市场而言,10月29日日央行发布的半年率经济前景报告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日央行行长福井俊彦(ToshihikoFukui)26日在日本众议院金融事务委员会发表讲话时有意淡化10月29日发布的前景报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他表示,只要经济仍处于温和通缩的状况,央行就会继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福井俊彦还表示,消费者物价指数保持正增长只满足了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前提条件。

  据接近日央行的人士透露,消费者物价指数微幅增长(如0.1%)的预期不一定意味着央行政策委员会期待该指数就会一直保持正增长。其中一个人士指出:“消费者物价指数在可预见的未来,如12个月或18个月内,不出现负增长,这是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一个严格前提。

  在半年度经济前景报告发布前,日央央行政策委员会将召开一次政策会议,但普遍预期他们将保持政策不变。

  政策委员会或许会担心股市下跌、日圆升值以及上周末北部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灾害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但这些因素不足以让他们在此次会议上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尽管有各种担忧,日央行对经济前景仍保持非常乐观的看法。据消息人士称,福井俊彦认为,全球经济不会出现严重的放缓,国内也没有什么因素能对经济持续复苏的根基造成严重伤害。

  除非日经225指数跌破万点,日央行才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严重的担忧,过去曾有过股市暴跌引发日央行放宽货币政策的先例。但央行政策委员会可能会预计05财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减缓至2.5%-3.0%。

  (龚山美 编辑)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