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人民币汇率与全球浮动共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03:0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林纯洁 发自上海

  去年的今天,也就是2005年的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其不意地宣布了放弃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虽然对于市场,这一举动有些意外,但是从全球汇率制度的变迁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上来看,这却只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的一步。

  汇率管制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刚开始的时候是作为政府解决外汇短缺的手段。虽然汇率管制对于国内的经济起了一定的稳定以及保护作用,但同时也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和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之后,各国开始逐步改革甚至取消汇率管制。

  而这种趋势最近数十年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IMF(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在1975年,有87%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某种类型的固定的汇率制度,而拥有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只占10%(其他国家归入“有限浮动”一类);到了1996年两者的比例变成45%和52%。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调整
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的当天,马来西亚央行也公布了类似的决定。

  不过,对于汇率制度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的“固定汇率”或者浮动汇率那么简单。其中也暗藏着玄机,对于如欧元区这样的区域货币联盟在建立初期,往往会选择区域内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货币作为基准。

  而对于那些实行盯住或者可调整盯住汇率政策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可预见性以及延续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为了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需要让经济中各个参与者对于货币政策有着明确的预期,以及在经济状况发生改变的时候政府间如何应对。而如果一项政府政策没有一个很强的许诺,那么将不能为市场的预期提供最为基本的支撑,而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会增强。

  在这个方面,中国香港之前的表现可谓非常的成功。1983年,香港宣布了执行7.8港元兑换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并表示这项政策将至少执行20年。这种稳定的预期对

香港经济之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

  在汇率制度改变的同时,各国汇率制度的目标也在发生着转变。比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1981年宣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时候就明确表示,其汇率政策目标是致力于“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推进物价的稳定”,这与香港金管局的“保持港币兑美元汇率稳定”的目标就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这也导致了香港的通胀波动性要大于新加坡。

  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汇率管制逐步宽松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与此同时,各国汇率政策的目标则变得更加个性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