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慧 发自北京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2005年中国金融改革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之一。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未来可以扩大人民币的浮动范围。《第一财经日报》也就此专访了巴克莱资本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黄海洲。黄海洲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了7年。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国际上有很多声音在质疑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你认为现在对人民币最重要的考虑是什么?
黄海洲:人民币问题会长期伴随着我们。人民币汇率改革是2005年金融改革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我们撇开升值速度的问题,人民币汇率本身灵活性不够,浮动范围很小,原则是每天0.3%,实际上连它的1/3的幅度都没到,也就是连0.1%都没到。这个灵活性确实是相当小的。如果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没有大的波动的话,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目前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的波动范围较大。人民币可以兑欧元波动范围比较大,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比较小,这样两个汇率之间有时是失衡的。随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在香港流通、香港和内地金融一体化逐步完成,如果人民币汇率灵活性不够,人民币兑美元和兑欧元汇率之间的失衡则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套利“热钱”。
《第一财经日报》:央行和外汇局2005年做出了很多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发展外汇市场的举措,但是目前这个外汇市场还不够活跃,你认为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海洲: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调整比汇率水平调整更重要一些,注意力也应该更多的放在前者,事实上目前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中国的外汇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很少有人做掉期呢?因为没有多少需求。如果人民币汇率兑别的货币不存在风险的话,大家都预期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不用规避远期风险那为什么要做掉期?人民币汇率没有风险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在交易的同一方,大家做什么呢?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没有灵活性,汇率没有风险,外汇市场是不会有需求的。只有人民币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有一定的双向风险,这样市场才可以建立。
《第一财经日报》:那在你看来,人民币汇率应该怎样更具灵活性?
黄海洲:人民币改革必须要使汇率机制发挥作用、产生信用。引入人民币汇率灵活机制应该让汇率有双向风险。我认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调整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把0.3%的浮动区间用足,用足的意思是每天接近而不是达到上限或者下限,比如可以到0.2%,可以涨也可以跌。第二步,扩大人民币兑美元调整的灵活性,让区间扩大到±1%或±1.5%,而实际浮动区间进一步增加,比如可以到0.5%,浮动空间更大的同时趋势依然是升值的,但这个过程中,每两天或三天中有升值也有可能贬值,浮动是双向的。
现在到5月份之前可能是完成这两步的最好的时机。现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差不多是3%,这个空间是充分的、可控的。而人民币和美元的利差如果很小的话,可以操作的政策空间就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