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经济持续增长日央行有望于7月份加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21:58 世华财讯 | |||||||||
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物价水平不断上升以及日圆汇率不过度走强,则日央行有望于7月份结束零利率政策,可能将关键短期利率上调至0.25%。 综合外电5月9日报道,日央行(Bank of Japan)官员将根据4至6月份的劳动力市场数据、物价数据以及7月初短观调查报告中的企业资本支出计划来作出判断。如果数据显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风险,则日央行有望于7月份结束零利率政策,可能将
一位接近日央行的人士透露,如果物价和资本支出显示出走强趋势,则日央行有必要结束零利率政策,从而尽量遏制因刺激性政策所导致的经济大幅波动。 当然,日央行是否会在7月13-14日的政策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加息尚存在变数,因为日本央行需顾及到经济环境和日圆汇率,此外,央行官员还必须向政府说明收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日本央行并未打消市场上有关7月份可能加息的预期。政策委员于4月28日公布的半年度前景报告中对经济及物价趋势作出了乐观预期,鉴于此,多数市场参与者预计日本央行将在7至9月份期间结束零利率政策。部分市场人士甚至预计日本央行最早于6月份就会对当前政策作出调整。 日本央行刚刚于3月份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不久之后就急于考虑采取又一重大政策调整举措的因素是,央行官员担心,如果在调整货币政策方面行动过于迟缓,历史可能会重演。由于日本央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未能及时紧缩货币政策,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而之后为遏制泡沫采取的一系列急速加息举措则导致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日本央行目前正在回笼施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时留下的过量流动资金,同时使无担保隔夜拆款利率保持在零水平不变。 从理论上讲,一旦央行使过量流动资金从目前的17万亿日圆降至不足10万亿日圆(预计这一过程未来几周之内即可完成),则央行就可随时上调隔夜拆款利率。 但在采取行动之前,央行必须说服心存疑虑的日本政府,向其阐明加息的必要性。但这并非易事,因为部分日本政府官员曾再三发出警告称,日本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另一位接近日本央行的人士指出,获得政府理解的一个可行途径是,日本央行应着重指出,调整货币政策的目的不仅在于避免经济在实现强劲增长后出现大幅回落,而且还在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他补充称,日本央行还可以对日本政府发出警告称,如果不调整货币政策,那么日本国债的风险溢价可能会上升,并可能最终推高日本国债收益率。 尽管日本央行是独立机构,且其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也无需日本政府批准,但如果能获得日本政府的认同,那么调整政策就会免予造成一些负面的反应。 同时,日本央行官员还要仔细分析经济和市场数据,以此判断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是否恰当。企业资本投资就是日本央行将关注的一个关键数据。 政策委员会成员在4月份的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复苏势头接近顶峰,企业投资可能会逐步放缓?但如果企业继续提高支出,则可能意味着经济出现过热迹象,这就要求央行上调利率,为经济降温。 日圆汇率也是日本央行要关注的要素之一,因为如果日圆升值过快,日本央行的加息举措也将受阻。市场猜测美国货币紧缩周期已将近尾声,而亚洲国家也可能迫于美国施加的压力而不对汇市进行干预?受此影响,日圆兑美元汇率近来一直呈上涨走势。 一位接近日本央行的人士表示,如果在日本央行即将结束零利率政策时美元临近跌破100日圆,那么日本央行可能很难上调利率。 日本国会曾多次向日本央行施加压力,要求其在日圆汇率上涨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日圆升值会伤害出口商的收益。 Totan Research的首席经济学家Izuru Kato表示,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经常受到日圆汇率上升的影响。比如,日本央行2003年10月份和2004年1月份决定通过增加流动资金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担心日圆走强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另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指出,实际上,日本央行在3月份调整货币政策时可能就考虑到了日圆汇率的因素。日本央行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早于一些人士的预期。日本央行可能是希望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Fed)结束加息周期之前调整货币政策,因为如果日本和美国赶在同一时刻调整货币政策,则可能会导致日圆大幅升值。 5月8日,美元一度跌破111日圆,为七个半月以来首次跌破这一水平。而日央行3月9日结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时,美元还在118日圆之上。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