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8 投资消费如何应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04:56 四川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杨子江

  “这两天我买的房地产股和银行股涨了不少”,股民惠先生欣喜地告诉记者,“但我的公司却因人民币升值而使出口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内部分企业和个人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四川省社科院林凌教
授对上述现象作了如此点评。

  投资:颇费思量考水平

  有专家解释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上升。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接近8∶1,即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这比去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之初的8.11∶1又上升了不少。

  人民币升值对投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外资进入中国境内的资金会增加,这可以从人民币升值受益较为明显的房地产、银行和航空业中看出。不仅国内股市中的房地产、银行等板块

股票价格上涨,而且境外投资商的“热钱”也进入了国内房地产实体市场。他们一方面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趁机在中国境内寻找投资增值机会。

  但人民币升值并非是单边的,有升值也就有贬值的时候。当“索罗斯”们预感到人民币贬值时会抛掉手中的房地产赚钱走人,作为“击鼓传花”游戏中的最后“接花”者的国内企业和个人可就成了“冤大头”了。

  对于个人理财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带来理财工具的两难选择。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仍较强烈的情况下,如果将手中持有的外币转换成人民币,虽然可以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但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太低,尚不足以抵消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如果将其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其收益水平偏低;如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高且流动性较差。

  另一种选择是将外币进行“外汇理财”。目前,银行推出的品种较多,且收益较高,如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的某外汇理财产品,半年期的预计年收益率为4.6%。但外汇理财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进出口:“进来”容易“出去”难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进口更多的商品。有专家分析说,美国给中国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中美贸易出现了持续逆差,即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金额大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金额。

  不过,林凌教授认为,人民币升值带给进口商品价格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其原因有二:一是进口商品的终端价格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汇率变动外,还有关税运输成本及其他经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二是随着我国消费品自主生产能力的提高,绝大多数商品已实现国产化,即使有进口也主要限于高级轿车、高级化妆品等,这类消费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他们既然消费得起高级消费品,也就不在乎价格的小幅升降。

  “国外不愿意将高新技术卖给中国”。一业界人士认为,美国人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很严密,不要指望人民币升值后能买到美国的高新技术。

  人民币升值对四川企业出口贸易则是利空。四川省纺织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纺织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第一反应就是收益会缩水,今年的日子又不好过了。纺织生产企业老总身处第一线,面对人民币升值更是提心吊胆。“不生产企业就要关门,生产又不知道究竟还能卖到多少钱”。一位纺织企业老总如此大倒“苦水”。

  四川是纺织品生产及出口大省,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旦纺织品出口下降,将直接减少劳动力就业机会。一份统计资料分析说,如果人民币升值5%,劳动力就业人数就将减少8.7%,税收减少10%以上。

  消费:把钱花到境外

  对于出国留学、探亲、旅游者来说,人民币升值确实是一大福音。因为“人民币值钱了”,同样一元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或其它外币。成都康辉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孟友说,由于人民币还在升值而签约又距离出游有一个月时间,因此,一些赴境外游的游客,在和他们签合同时都要求在合同上增加这样一条内容:“结算价按照出团当日的银行外汇挂牌价为准。”

  出国留学者也将受惠于人民币升值。四川省出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称,如果人民币升值2%,则留学美国、加拿大一年则少花人民币2000元以上;如果留学时间为5年,则可共计节省费用1万元人民币以上。

  来自官方的消息称,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裕,已成为全球外汇储备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有专家建议说,中国应该走“藏汇于民”的政策,即将部分外汇留在居民个人手中,其途径就是通过适当放宽个人因私出国留学、旅行、探亲的购汇额度;同时,不能屈服于来自国外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只能渐进式地升值,而不能大起大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